關於魯迅的手抄報:魯迅感情生活中的女人

也談和他感情生活中的女人

——之母子情深

雷娜

魯迅,原名周樹人,他之所以取“魯”姓做他的筆名,很顯然是受他母親的影響的。

關於魯迅的手抄報:魯迅感情生活中的女人

魯老太太母家姓魯,生於清鹹豐七年(即1857年)。魯迅家遭受災難,父親病逝之後,魯老太太含辛茹苦地將魯迅三兄弟培養長大。作為長子,母親的辛苦魯迅自是了解得最多,最深的,因此母親對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魯老太太是閨秀出身,可卻有著普通老百姓的堅韌性*格;雖沒正式讀過書,卻憑著|毅力自學,能識字讀書。清末天足遠動興起,她看不過家裡晚輩的小腳,特自先把自己的腳解放起來,作為提倡。魯迅與朱安結婚之前,曾說過將來結婚的女子需是不裹腳,會識字的,這或許是受了點母親的影響。當然,魯迅曾為了盡到孝心,不願背逆母親,接受了與朱安的婚姻,但他無法做到與朱安過美滿幸福的生活,實際上仍是傷了母親的心。魯老太太更因這樁不幸的婚姻而愧疚多年,就像魯迅三弟周建人所回憶時說的:“母親極愛我大哥!也了解我大哥,為什麼不他找一個好媳婦呢?為什麼要使他終身不幸呢?——那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她)認為朱安一定勝過他所有的侄女,甥女。”也正因為有著前車之鑑,魯老太太對之後周作人,周建人兩人的婚姻是未曾干涉半分的,均由他們自己選擇。而之後魯迅與許廣平的結合,她其實是欣慰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魯老太太雖然生於封建的舊社會家裡,卻不像一般就是家庭中專權,蠻橫的父母一般,她能體諒自己的兒子,這對魯迅三兄弟一生的發展是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的。

1919年,魯迅將紹興的老家賣掉,將母親接到北京一起生活。這時魯老太太已經60餘歲了,但她很能接受新的環境,也從不迷信,腦里沒有什麼神鬼在作怪,一切都順其自然地去生活;又從不嘮叨,不多講閒話,和年輕的最合得來,所以精神活潑而身體強健。她忽然覺得年輕人拿織針編東西有趣了,便也要學習,待預備好了一切,就從頭學起,做的不好就拆掉,重新學過,一次又一次,日夜如此,終於很複雜的花紋都給織出來了。後來看見女人們剪髮,雖然已是七十高齡的老者,也毅然剪了下來。她雖年歲已高,卻依然如同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一樣埋頭苦學,始終不倦。魯迅也佩服了,說:“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年,也需要成為女英雄呢。”在北京生活的日子裡,魯老太太還開始每天學習看報紙(遇著生病了,也要找人給她讀報),日備大小報紙三兩份,關心時局,看了之後,與家人好談時事,遇到不平之處,大有慷慨激昂,願意罵倒一切之狀,反而惹得魯迅好笑起來了,說:“娘何必這樣地氣呢?”。她看報之後,和現實接觸了,知曉小我和大我的利害關係,對於魯迅的舉動,就尤其理解。魯迅以後與許廣平定居上海後,她知道自己的兒子身處危險之中,即使自己病了,想兒子了,卻也不希望兒子回北京,反而自己設法南下看他們。當魯老太太得知魯迅病逝,她當時很鎮靜,不怎么哭,但之後卻不會走路了,寸步都需要扶持。可想這對她精神打擊的慘烈了。魯迅先生說過:“女人有時候有母性*,有時候女兒性*,沒有妻性*。妻性*是不自然的”,了解了魯迅與他母親之間至深的感情,或者會懂得這句話所含的深遠意義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