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手抄報: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

國語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員的官話,因為北京做過多朝首都,官話也就更接近北京話,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蘇南地區,也因為南京做過多朝首都,有點接近官話。 “國語”一詞,是朱文熊於1906年首次提出的,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國語”的說法,並與茅盾就國語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國語手抄報: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明:漢民族共同語早已存在,現在定名為國語,需進一步規範,確定標準。“這種事實上已經逐漸形成的漢民族共同語是什麼呢?這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國語。

為簡便起見,這種民族共同語也可以就叫國語。”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廣國語的指示》中,對國語的含義作了增補和完善,正式確定國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國語”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