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制度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最近看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享受與垂涎的同時,也在想,他們用的油安全嗎?他們的食材被污染了嗎?繼而又想,靠什麼來保證我們“舌尖上的安全”?想來想去,無外乎六個字:良心、意識、制度。

良心是前提。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字下面是“良”字,食品藥品安全是個良心活兒。食品藥品安全的良心關係每一個人,一旦沒了良心,你生產的“毒豆芽”害了他人,他銷售的“地溝油”也有可能傷到你。對食品藥品安全良心也是全社會的追求,要不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油條哥”、“放心姐”受到熱捧。對於食品藥品的生產者來說,講良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自己食用或使用的標準來用心生產。對於食品藥品的流通者來說,講良心的就是像呵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保障自己所經營的產品安全、健康流通和經營。講良心,主要靠自己,也要靠宣傳,當更多的“油條哥”被人們所尊敬時,社會良心的基礎就會越來越牢固。

意識是基礎。自己的生命自己首先要重視。對於“入口”的東西,首先是要“小心”、“留心”,換句話說就是有自我保護意識,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其實就是要有一定的常識,什麼情況下吃什麼,什麼東西不能和其他東西一起吃,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當然,這個意識特別是常識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的要靠後天的學習。這就需要我們的社會、家庭,尤其是媒體、學校、食品藥品經營者多宣傳、多普及,需要我們平時多了解、多積累。當這種意識越來越強、常識越來越普及的時候,我們自己給自己就撐起一把“保護傘”。

制度是關鍵。當良心和意識不能足夠保障我們的食品藥品安全時,制度就成了最後一道防線。的確,誰也不能保證人人都是食品藥品的專家,不是人人都能懂得那么多的專業術語,不是每個人都有“火眼金睛”,公眾的食品藥品安全還需要有科學完善的制度來保證。標準要嚴,在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上制定嚴格的標準,從源頭上保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要嚴,監管部門在主動作為的同時,更應科學作為,提升技術手段,動員全社會參與,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懲戒要嚴,對違反食品藥品安全的企業和個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懲,確保對犯罪分子刑事責任追究到位。總之,通過制度建設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形成不敢違規的懲戒機制、不能違規的防範機制、不易違規的保障機制,築牢食品藥品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精美的食品、治病的良藥,都是以安全為第一位的。當良心無愧、意識提升、制度完備,我們才能更放心地去享受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