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花邊:對手抄報體驗成功

對手抄報體驗成功,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做手抄報產生興趣,才會想方設法去閱讀、去思考、去設計,很多老師也想了一些辦法,鼓勵學生去做手抄報,比如:把她們的手抄報貼出來展示,給予物質獎勵等,但學生為什麼還是依然如故呢?原因在於沒有讀者。

手抄報花邊:對手抄報體驗成功

潘新和教授曾說:“文章寫好還只是半成品,須待讀者閱讀之後,通過作者與讀者視界的融合,才有意義的生成。寫作是由作者和讀者合作完成的,最終是由讀者完成的。”手抄報也是一樣的,辦報紙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讓讀者看的嗎?如果一份報紙沒有讀者的話,那他自然就辦不下去了。學生的手抄報缺少讀者,“生成”不了“意義”,這樣的作業怎么會使人喜歡?要使學生的手抄報成為一種“公眾媒體”,必須給手抄報一個呈現的平台。沒有平台,文字只能白紙黑字地留在紙上,不能活躍於讀者的視線里,活躍於讀者的心頭和口頭。因此,我在教室的一角,開闢了一個“手抄報展示台”,把孩子們辦的手抄報都掛出來,讓所有的孩子利用課餘的時間去看,大家評頭論足,製造一個輿論的氛圍,這會讓那些“主編”們有所壓力,這種壓力就會轉化成學生辦手抄報的動力,為了讓自己辦的報紙得到好評,大家都會絞盡腦汁,用盡渾身解數,設計精美的圖案,選擇精彩的內容,無形中提高了手抄報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