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手抄報:仙女造橋

兩位仙女一立一臥正是描繪這一美麗傳說。

這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踩在我們腳下的這鵝卵石通道,便是仙女造的天橋。

您看,現在正是落潮,海水已慢慢向兩邊退去,遠遠望去,像不像一條蜿蜓的蛟龍,隱現在茫茫的大海之中,你看有的遊客,已經踏著碧海浪花,漫步在滄茫的大海之中了,那情景多像“八仙過海”在各顯著神通,沿著這條卵石通道步行就可以到山門處。人們邊走邊玩,拾貝殼,捉海蟹,找海螺,觀海浪,領略一下神奇天橋的美。

走過了天橋,那么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便是筆峰門。

大家請看,它是一座石造的山門,正現“光耀國家”,背面“重道親德”。這是當年主持修山的道人賀保江所寫。北京的石頭劉家雕刻,山門左面,原有一尊用漢白玉雕塑的孫悟空石像,現已無存。沿著陡峭山路往前走,拾級而上,便到了呂祖亭,您看,它形如小塔,高10米,二層,亭外有十五磴石階,上層有漢白玉石佛一尊,下層有漢白玉石佛兩座,傳說這是呂洞賓在八仙過海時小憩之所,故得名呂祖亭。在呂祖亭南面就是五母宮,原是五間二層石屋,後來中上層毀壞,底層每間有石佛一尊,五位女佛面南而坐,有的手拿書卷,有的手拿石榴等,各個體態安祥,身姿秀麗,在其它殿閣中,女佛也為數甚多。原來,過去在此出家的儘是尼姑,多時竟有120佘人,堪稱女尼的王國,所以專為女尼建的五母宮,在五母宮門前,聳立著兩根石柱,刻有巨龍攀柱,雕工精細,活龍活現。走過一段婉轉小路,在五母宮南面,位於筆架山的最高處,便是三清閣,它是六層石樓,高26.2米,純一色的石牆,石廊,石壁,石門,石梯,就連壁畫,鬥神也是石刻,無一點兒木器和鐵料,閣內有迴廊周鏇,上下曲徑相通,殿宇,閣樓位置,布局都有在對稱中求變化,分散中相連線,設計之巧,組合之精,堪稱建築之上乘。門口,視窗的石雕,刀工細膩,逼真,生態盎然,閣中現存大小石佛43尊,其中三清閣頂層的太陽光佛理聖盤古塑像為最佳,大家請看,此塑像為漢白玉製作,在全國絕無僅有,它始建於1912年至今已經歷了85年的風雨滄桑,“盤古”頭頂吉祥島,蓮花座,鼻為兩條小龍,昂首挺立。它的左眉代表太陽,右眉代表月亮,雙目圓睜,光茫如炬,其眼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左手執火,右手執水,整尊塑像上雕6條造型各異的雕龍,暗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玄妙,其造型和雕塑風格獨具匠心。

三清閣最可貴之處在於和平共處,你看三教九流,佛,道,儒,法,在這裡和平共處,和諧相處。在全國找不到第二處。可說絕無僅有。你看老子,元始天君,通天教主在封神演義的誅仙陣,萬仙陣中打得天昏地暗。在這裡卻相安無事。這三清閣,為什麼叫閣,不叫塔?不叫觀?是佛教的三清閣還是道教的三清閣?又是又不是。裡面供奉佛祖釋加莫尼,可它分明又供著老子,元始天君,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所以只能叫閣。登三清閣最吸引人的是站在平台上眺大海,不僅可以欣賞到大海的風光,而且可以尋覓到歷史的古蹟。大家請看,筆架山的不遠處,清晰可見有一港口,那便是錦州港,它是中國環渤海經濟圈中最北端的港口,也是遼西地區近400公里海岸線上唯一的對外開放的商港,現有“四雜一油”5個泊位,其中萬噸級油泊位1個,年吞吐量550萬噸,到本世紀末將再建6至8個泊位,增加貨櫃,客運等功能,屆時年吞能力將突破1000萬噸,跨入區域性大港行列,還有在1996年10月份,電視連續劇“情戀筆架山”就是在這實地拍攝的,並陸續在錦州電視台,有線台和遼寧電視台播出,按中央電視台中的規範化標準,精編後的“情戀筆架山”電視連續劇為11集,將往中央電視台播出讓全國的人都了解錦州,了解筆架山。

筆架天橋,全世界只有兩處,一處在中國錦州,另一處在韓國。韓國天橋一年只出現兩次,逢大潮出現。唯有錦州天橋天天潮起潮落,天天出現天橋。乃世界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