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黑板報內容: 飲食禮儀

1、中餐禮儀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為禮儀之邦,在講究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禮儀自然是飲食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箇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上菜:

上菜順序,中餐一般講究:先涼後熱,先炒後燒,鹹鮮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濃味厚的後上,最後是飯菜。有規格的宴席,熱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窩席里的燕窩,海參宴里的海參,魚翅宴里的魚翅,應該先上,即所謂最貴的熱菜先上。再輔以溜炒燒扒。

2、中餐進餐禮儀

餐具使用

吃中餐時,應特別注意濕毛巾、餐巾、餐紙巾、筷子、湯匙、食盤、牙籤、水盂、筷子的使用規範。

(1) 濕毛巾只能用來擦手,絕不能擦臉、擦嘴。一般在宴會即將結束時,再上來的濕毛巾,才是專供擦嘴用的,但不能擦臉抹汗。

(2) 餐巾是為了保潔服裝的,應把它鋪在併攏的大腿上,不要圍在脖子或腰帶上。餐巾折起的內側可以用來擦嘴或手。

(3) 餐巾紙主要是用來擦嘴或手。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紙巾,更不能用衛生紙代替。

(4) 湯匙不用時應平置於食盤上,

不要讓它在湯碗中“立正”,或直接放在餐桌上。

(5) 食盤是用來放菜的。一次取菜不宜過多。不宜入口的廢棄物,可以堆放在盤中,不要直接吐在餐桌上或地上。

(6) 席間牙籤要在萬不得已時使用,用時注意以手相護。

(7) 水盂,即洗手碗。它是在用餐期間洗手指用的,千萬別把它當洗手水或飲料。洗手碗的用法為:進食海鮮等帶有腥味食物後,可將雙手指尖輪流放入碗中洗之,然後用餐巾擦乾手指。

(8) 筷子在使用時,忌舔筷、叉筷、扔筷、舞筷等。在用餐時,如果暫不使用,

3、席間禮儀

出席宴會前,要做簡單的梳洗打扮,女士要淡淡地修飾一下,顯出秀麗高雅的氣質。男士也要把頭髮和鬍鬚整理和刮洗乾淨,穿上一套整潔大方、適合身份的衣服,容光煥發地赴宴。

參加宴會切記不要遲到,要按規定的時間準時赴宴,到達的時間應以提前五六分鐘為宜,有時請柬上寫明客人到達和宴會開始的時間,一定按時出席。進入宴會廳,要先向主人問候致意,再向其他客人問好。當你入席時,用手把椅子拉後一些再坐下,切記不要用腳將椅子推開。小姐身旁若有男友,男友應拉開椅子請女友入座。用餐前,正確的身體姿勢應是:身體坐直,手放在膝蓋上,不要把手放在桌子上或者擺弄餐具。進餐前要與周圍的客人互相結識、交流,因為這是結交新朋友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