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文學手抄報:近代文學作品介紹

五四新文化運動,使中國文學進入了光輝的現代時期 。這時期的文學,已成為自覺、獨立而又面向整個社會的藝術。它以改變文學語言為突破口(以白話代替文言),對文學的形式、表現手法、內容,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變革,產生了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新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還引進和創造了散文詩、報告文學、電影文學等新體裁,創作主體的個性、自我意識和描寫對象社會化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強化。對於人的命運和人民、民族命運的關注,現代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成了新的文學主潮的思想基礎。民族危機、知識分子的道路、農民的苦難、抗爭與解放、武裝鬥爭,是作品常見的題材。作家與讀者有了更廣泛而親切的交流,而且也更廣泛地吸取了世界文學新潮的營養。正是通過外來影響的民族化和文學傳統的現代化,才創造出了新的民族文學,並成為現代世界文學的自覺成員。這時期的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出現了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一批世界性的作家 。魯迅創作的《 狂人日記 》 、《阿Q正傳》、《祝福》、《藥》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藝術性的小說及大量雜文,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最偉大的里程碑。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以他的作品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文學一方面發揚了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傳統,一方面又表現出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特色。在更廣泛更深刻的程度上與人民結合,積極表現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鬥爭中的革命精神,努力反映社會主義時期中國人民新的生活風貌,出現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文學停滯時期,從7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文學又出現新的轉機,大群新作家走上歷史舞台,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得到恢復和發展,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方法獲得多方面開拓,文學內容也獲得很大程度的深化,中國文學呈現了新的繁榮局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台灣省文學及港、澳地區文學作為中國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另一軌道上相對獨立地發展,也為豐富祖國的文學寶庫作出了貢獻。

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第一時期為民國時期,即1949年以前,是文學的多元文藝復興階段。

民國時期,尤其是五四以來,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社會各種思潮流行,舶來文化衝擊傳統文化,中國文學的發展出現多元化,各類題材湧現,其中現代言情小說的發端鴛鴦蝴蝶派就出現在此時。正統文學的代表性人物有“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國報紙興起為小說創作提供了一個上佳的舞台,報紙通過連載小說招攬人氣,小說家通過報紙賺取稿費。近現代幾乎所有著名的小說家最初都是從報紙上連載小說開始,從鴛鴦蝴蝶派的張恨水到魯迅再到當代金庸。

(2)第二時期為建國後到文革結束,即1976年以前,是文學的階級鬥爭階段。

這一時期的大陸文學的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同時,這一時期的大陸文藝青年經歷了重大的人生轉變,命運的沉浮、多視角的閱歷以及對價值的思考,為下一個時期的輝煌埋下了伏筆(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人生轉變就在這一時期)。而在港台,這一時期的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發展到了巔峰,分別產生了瓊瑤時代和金庸時代。

(3)第三時期為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的時期,即2003年以前,是文學的反思和蛻變階段。

這一時期的大陸文學展現了強勁的生命力,文革結束,對外開放,知識分子思想解放,對過去的反思,對未來的嚮往,傳統和新時代的撞擊,使得文學界出現欣欣向榮的勃勃生機。以莫言、賈平凹、陳忠實等為代表文革後作家,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莫言更是憑藉在此期間創作的文學作品和影響力,在2024年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4)第四時期為2003年至今,是文學的“表性”網路文學階段。

隨著網路普及,網路文學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書寫和傳播模式,使小文學的發展更加多元,80後90後的生力軍開始步入文壇並展現了驚人的創作能力。以起點為代表的武俠玄幻小說作者群和以晉江為代表的言情小說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的整體出現,標誌著網路小說已經成為主流文學之外的又一創作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