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黑板報:中國人過年吃什麼

台灣人過年吃什麼

在台灣,除夕之夜,外出的親人除非特殊情況,都得回家“圍爐”。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台灣有句俗語說:“年夜沒返沒某(妻),清明沒返沒祖”,說的便是年夜合家團聚的意義。如果在外親人無法趕回,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

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吃魚丸、蝦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與元諧音,三元即是狀元、會元、解元);多數家庭要買血蚶(一種海產貝類),貝象徵金銀,對吃剩的貝殼,有的要象徵性地收存著,寓意全家不缺錢。 還有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蔔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願(台灣地區稱蘿蔔為菜頭,與“彩頭”諧音)“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

江西人過年吃什麼

江西鄱陽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生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西人過年吃什麼

廣西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壯族人春節第一餐要吃白斬雞、釀豆腐、油堆等。

雲南人過年吃什麼

雲南的白族人,春節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願新的一年裡日子像糖一樣甜。苗族人家家戶戶喜歡吃奶餅、手抓肉、油餅等。

福建人過年吃什麼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麵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春節第一餐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江浙一帶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新疆人過年吃什麼

新疆維吾爾族人春節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乾做成香噴噴的普羅,還吃用麵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帶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蒙古人過年吃什麼

蒙古族人春節第一餐是全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旁,向長輩獻辭歲酒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