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黑板報內容:新年食俗——春餅

新年食俗:春餅

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製;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古代立春日所食之麵餅。與數種生菜同食,則號為春盤。江南所制,不同於北方。清代時,春餅用白面為外皮,圓薄平勻,內包菜絲,捲成圓筒形,以油炸成黃脆,食之。今其俗猶普遍存在,稱為“春卷”,有甜、鹹等不同餡心。《類腋.天部.正月》引孫國敉《燕都遊覽志》:“立春日,於午門賜百官春餅。”清顧錄《清嘉錄.正月.春餅》:“春前一月,門上已插標供買春餅,居人相餽貺。賣者自署其標曰應時春餅。”又引蔣耀宗、范來宗《詠春餅聯句》:“十月瓊肌貴,吳儂制不同......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饞嚼味融融......”

新昌春餅是有名的風味特產,主產新昌縣。新昌春餅形如圓月,薄如紙張。白中透黃,略帶微鹹,酥脆香美,再買一根油條或一塊油氽豆腐,捲起來就可以吃,既松又香,別具風味。春餅除了用來作點心外,還可以做菜。將帶鮮肉餡或蔥餡的小卷春餅,放在油鍋里一氽,即成為色澤金黃、香脆可口的春卷、是上得宴席的名菜。用來下酒,堪稱佳肴。新昌春餅因其加工火候到門,不易損壞而可作乾糧攜帶。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冬粉,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

春餅也是潮州小食之佳品。其外觀呈長方形,金黃悅目,外酥內嫩;味濃香溢,美味爽口。春餅古稱“春卷”,我們的祖先為祈豐收康樂吉祥幸福,便在立春日製作此食品祭天。

潮州胡榮泉小食為百年老鋪,清末時以蘿蔔絲和肉作為春餅餡,深愛歡迎。因蘿蔔水分太多,改為綠豆畔、蒜白、豬肉、蝦米、香菇作餡,這種春餅大受歡迎而風行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