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手抄報內容:歌詠雷鋒

有關雷鋒做好事的故事多少年來膾炙人口,他的名字成了做好事的象徵。有一次,雷鋒因腹疼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回來,見本溪路國小的大樓正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雷鋒是孤兒又是單身漢,在工廠有工資,入伍時有200元的積蓄。後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雷鋒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用於做好事。自己的襪子補了又補,平時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從1961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次,雷鋒外出換車發現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車票和錢丟了,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裡。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部隊里,雷鋒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幫助同班戰友喬安山認字、學算術;為小周病重的父親寫信寄錢;為小韓縫補棉褲。每逢年節,雷鋒想到服務和運輸部門最忙,便叫上同班戰友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幫著打掃候車室,給旅客倒水。孩子們學雷鋒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後非議。不少同學不解,問雷鋒為什麼做好事這么難?雷鋒樸實地說:“做好事就不要計較別人說什麼,只要對人民有益,就應該堅持做下去。”

《雷鋒日記》當年曾印刷過數千萬本,裡面的許多警句教育了全國幾代人。毛澤東看過也稱讚“此人懂些哲學”。一個只有國小文化的苦孩子能有這樣的思想和文字水平,關鍵在於他多年刻苦學習。在湖南團山湖農場時,雷鋒學習寫詩;在鞍鋼時,他努力學習毛澤東著作。在部隊里,他是汽車兵,平時很難抽出時間。於是,雷鋒就把書裝在隨身的挎包里,只要車一停,他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主人公保爾的話,他都能背出來。他曾說過:“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除了政治學習外,他還積極鑽研駕駛技術。部隊缺少教練車,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台,並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無盡的支付者。

——摘自1958.6.7雷鋒日記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摘自 1961年10月19日 雷鋒日記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線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