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語文研究對象

1950年8月1日,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中學暫行教學計畫(草案)及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令》的公布,一個嶄新的學科名——語文,莊嚴誕生。除1956年3月19日至1958年3月8日語文被分設為漢語和文學兩科間隔兩年,一直沿用,已經51年了。然而,由於51年來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空前迅猛,加上“文革”的遭折,語文學科竟連個“科學定義”都還沒有!因此,51年來語文教育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應試教育的白熱化浪潮現將語文教育推倒了業內外人士公認公憤的“少慢差費”困境之中。今春以來,以《人民教育·語文教育世紀談》專欄和《中學語文教學·問題之鑑》專欄倡導的“語文教育問題大討論”正如火如荼,人聲鼎沸。業內外理論與實踐兩路人馬正薈萃於“語文教育問題”之中。不探索出解決語文教育問題的辦法,不得罷休,實為家國大事。如何使語文教育走出“少慢差費”筆者認為應實事求是理性思維,抽薪止沸,對“語文”這個概念作出科學的辨證,並取得共識,儘快解決語文學科基礎理論方面的問題。語文科學概念問題已50年了,也有必要總結成功的最根本經驗,上升到理論。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就不至於徘徊不前。所以,“語文”必須解釋。用實事求是的認識武器,“語文是什麼?”問題完全能解決,也肯定有科學的解釋。

語文手抄報:語文研究對象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於語文的範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