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語文導語設計七式

1.提問式導語

提問式導語,也叫“問題引路”。教師一上講台便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學生和自己一道思考,這樣可以立即引起學生的注意,使他們一邊迅速思考,一邊留神聽講。我在講《游褒禪山記》一文時,先板書毛澤東的名句:“無限風光在險峰”。然後問:“為什麼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呢?請大家先想想其中道理。”這一問題觸及文章主題,引起了學生對未知尋根究底的欲望。

2.懸念式導語

懸念式導語也叫“設疑式導語”。即開頭請一個內容生動精彩、情節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或舉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來製造懸念,使學生對故事及相關事物產生關切感,從而仔細聽下去。在講《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時,有一位教師首先說道:“一位美國海軍艦長曾說‘錢學森無論到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學生們交頭接耳,悄聲議論。稍停,教師說:“我們還是先來學習這位著名科學家寫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訴了我們什麼。”教師“引而不發,躍如也”。

3.渲染式導語

運用形象、充滿情感的語言開頭,創造適宜的環境氣氛,引發學生相應的感情,進而吸引學生。在講《天山景物記》時,我先板書《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接著說明這是邊塞風光。儘管詩人寫出了草盛牛羊壯的景色,但這畢竟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地方;可在現代散文家筆下的天山卻是塞外江南,這裡繁花爭艷,五彩斑斕,溪流淙淙。現在我們就跟隨作者去天山遊歷一番。這樣,既給學生複習了古詩的知識,又使學生神往天山景物,加濃了學習課文的興趣。

4.引文式導語

把與課文相關的詩文引證到課堂中,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位教師在講陶淵明《桃花源記》時,先板書白居易對陶淵明的評價:“吾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接著說:作者受到這種評價是當之無愧的。現在我們就來看他如何的“高玄”吧。這樣導入新課,自然和諧,學生愛學。

5.激情式導語

通過語言激發把學生思想引入課文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後導入新課。有位教師講《詩八首》,她用這樣的話激情:“詩,像種子一樣,有一股頑強的爆發力。好的詩歌破土而出以後,它的芳香會和民族精神融合,長久地滋潤大地;今天我們讀的古詩八首,有的已距今九百年,有的距今約一千五百年,然而,誦讀、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學生情弦被撥動,腦中充滿民族自豪感,帶情誦讀,興意盎然。

6.直入式導語

直入式導語又叫“開門見山導語”。即一上課就板書課題,並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講《愛蓮說》揭示課題後我就問:“你們見過蓮花嗎?誰能說說這種花的樣子?它生長在什麼地方?花蔓有什麼特點?花有什麼好處?”這樣開講,簡潔明快,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課文中心的探求。

7.圖解式導語

圖解式導語也叫“實物式導語”。即開課之前先展示某件實物,給學生以新鮮、形象的感覺,引起他們的注意,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講《松鼠》一課時,學生對松鼠這種小動物不熟悉,難理解,我就借生物實驗室的松滑鼠本採用演示的辦法,讓學生觀察它清秀的面容,閃閃有光的眼睛,矯健的身體,美麗漂亮的尾巴,從而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導語設計的原則是注意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只要新課伊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