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手抄報:古人與樹趣聞

很多古人喜歡以樹明志,很多書都有著不同的代表性格,古人們以樹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愛好。

據史料記載,我國古代的一些名人,向來都有愛樹、植樹的習慣。讀來令人感動,頗有教益。

晉代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並在文中說“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足見他對樹的感情之深。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這是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奏章中說的話。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不僅是勤奮工作的典範,還是清正廉潔的典範。從“亮躬耕隴畝”(《三國志》)的記載看,成都的800株桑樹,可能是他工作之餘親自栽種。

柳宗元是一位親自種樹、並對種樹很有經驗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時,在自嘲詩中說“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中,對種樹的描述更具體:“手種黃柑兩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手種”,說明是作者親自種,後一句則描述了春天柑樹枝繁葉茂、一派碧綠的景象。這並非是詩人的藝術誇張,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對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種植樹木花草的事跡均有記載。

柳刺史不但親手種樹,對種樹還很有經驗。“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這些話,是他對種樹能夠成活並生長良好的深切體會。

隋煬帝楊廣雖是一位以荒淫無恥著稱的帝王,但在植樹方面卻曾起過帶頭作用:開鑿通濟渠運河時,虞世基奏請在大堤兩岸栽種垂柳,楊廣不僅照準,還親自栽種了一株柳樹,並賜姓楊,“楊柳”之名一直流傳至今。

“譽滿杏林”,“杏林春滿”這類稱讚醫生醫術的話,也與植樹密切相關。《老人天地》上曾刊登一則故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高超,醫德高尚,隱居匡山(今江西廬山)時,為人治病不收錢,患者病癒後,就在他房前屋後栽種幾株杏樹。數年間,有杏樹十萬餘株,蔚然成林。據說後來董奉在此修煉成仙,那片杏林遂稱“董仙杏林”。

植樹節手抄報:古人與樹趣聞

這幅植樹節手抄報圖片,畫面優美,以樹為背景,更突出主題,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