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亞洲各國中秋習俗趣聞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

一邊賞月一邊舉行宴會

日本有兩個中秋節:除農曆八月十五外,九月十三也是。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但是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

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用稻米煮熟搗碎做成的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超市和百貨公司只有在中秋時才銷售這種米糰子,現在也有人將紅豆沙或其他東西塗在米糰上以改良口味。

韓國

全家到爺爺奶奶家團聚

中秋節和過春節一樣重要,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中秋佳節。

韓國中秋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喝酒、打麻將、跳舞、賞月等。韓國人在中秋節有吃“松糕”(見資料圖)的習慣,這是有點類似月餅的食物。

松糕的做法是,用水將米麵和好,包上芝麻、小豆、芸豆、栗子等餡,做成半月模樣或貝殼模樣,放在松樹針葉上蒸熟後,在其表面塗一層香油即可,形狀有點像水餃。此外韓國人的中秋餐桌上還有芋頭湯、花樣串、燉牛腱等時令美味。

韓國人在中秋節期間也忙著送禮。中秋前夕,首爾的商場裡禮盒賣得很火。另據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44%的韓國人不喜歡過中秋。理由是經濟負擔大、家務勞動重、招待客人麻煩、交通不便等。

越南

兒童提鯉魚燈出遊玩耍

越南人也在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但是節日由孩子“當家”。當晚,孩子們會聆聽關於阿貴的傳說。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手拉樹根,被帶上月宮受罰。到了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曾經有一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紮了鯉魚燈鎮住了此妖。因此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台上、院子裡,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近年來,在中秋節,許多年輕人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

親朋在中秋節互相饋贈月餅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裡,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遊園活動。另外,在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