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是什麼來源故事是哪一個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那么三伏貼是什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三伏貼的文字,歡迎大家閱讀。

三伏貼是什麼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源自於清朝。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醫學觀點認為,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貼敷,可以治療多種反覆發作及過敏性病症,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連續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症狀,減少發病率。主要成分:元胡、細辛、麝香、白芥子、甘遂,薑汁等。

三伏貼的來源故事

在中國的古代,只有三伏溫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個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上至達官貴族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會用艾來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蒿煮水泡腳,最主要的就是這么幾個穴位,大椎,身柱;關元,肚臍和中脘;腎俞和八髎;這是溫灸的常用穴位,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艾蒿泡腳必須泡到出汗為止!始於唐朝,發展與宋朝,盛於明清!衰於清末!絕於近代!

適逢盛世,三伏貼在中醫的復興道路上是異軍突起!三伏貼由三伏擴展到了三伏頭十天三伏後十天,即所謂加強型三伏貼!各大醫院中醫科夏天創收盼三伏,冬天創收盼膏方!三伏貼那叫一個忙!各科室閒雜人員等全力以赴支援中醫科戰三伏!冬天的膏方那叫一個貴,動輒成千上萬!少則八九百快!當然,這些治療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也不能太過頭!

三伏貼的功效

三伏貼可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可以說“冬病夏治”配合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對於哮喘病、老慢支、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採取三伏天外貼敷藥方法,是祖國幾千年傳統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慢性患者能起到調節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現代規範治療的一項重要輔助治療手段。

對於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夏天是一個不應放過的最佳治療時機。冬季因為氣溫、氣壓偏低,這類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症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以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達到痊癒的目的。

疾病雖在夏季少有發作,但其宿根常存體內,“夏治”是選擇夏天炎熱季節,採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因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浮越,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並可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冬病夏治”屬於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

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天易發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這些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療,亦可配合針刺、湯藥、磁藥疊加等方法,可以減輕冬季發病的症狀。

三伏貼的古代療法

所謂的三伏貼療法,其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並預防感冒。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輕鬆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

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貼療法的套用。

三伏貼所用中藥,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還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症狀,薑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綜合使用有助改善氣喘。

細辛揮髮油中含有毒性較大的黃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變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萜的有毒成分,有協同致癌作用,是52種致癌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