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挽名人聯

周作人是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平和清淡,恬靜閒適,開現代小品散文先河並成為集大成者。他亦善撰對聯,寫過大量的對聯作品。其聯如其文,多白話,少用典,亦多平淡。

1926年3月18日,北京段祺瑞政府出兵鎮壓請願民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楊德群、胡錫爵等學生遇難。當時周作人正在燕京大學任教,與上述死難同學關係密切。3月23日,北京各界給殉難者開追悼會,他送去了一副輓聯

赤化,赤化,有些學者名流和新聞記者還在那裡誣陷;

白死,白死,所謂革命政府與帝國主義原是一樣東西。”

3月25日,北京女師大為劉和珍、楊德群召開追悼會時,他又送去輓聯:

死了倒也罷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閭,親朋盼信;

活著又怎么著,無非多經幾番的槍聲驚耳,彈雨淋頭。”

胡錫爵是中法大學學生,他不知道學校哪一天開追悼會,但也寫了輓聯:

什麼世界,還講愛國;

如此死法,抵得成仙。”

三聯語皆以白話寫成,既悼念了對死難的烈士,又揭露了黑暗的現實,正話反說,可見其義憤之深。

著名詩人、語言學家劉半農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與周作人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鬥士。1934年夏,劉半農赴內蒙古考古和調查方言,染回歸熱不治病故。周作人為此輓聯以哀:

十七年爾汝舊交,追憶還從卯字號;

廿余日馳驅大漠,歸來竟作丁令威。”

“卯字號”指北京大學文科教員的預備室,1917年在這裡辦公的有陳獨秀、朱希祖(二人均己卯年生)、胡適、劉半農和劉文典(三人均辛卯年生)等,室以人稱,因謂。“丁令威”乃神話人物,據說他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東,止於城門華表上,有少年舉弓欲射,遂在空中盤鏇而歌:“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歌畢飛入高空。

1935年2月18日,著名小說史研究專家馬隅卿在課堂上因腦溢血溘然長逝。遽然喪友,甚感可悲,周作人便作輓聯:

月夜看燈才一夢,雨窗欹枕更何人

以資紀念。這幅聯從馬隅卿生前曾印《清平山堂話本》著墨,讚頌他對士林的功績。聯語用“月夜”、“一夢”、“雨窗”等淒清字眼,寄託了作者無限哀思。

1935年,近代詩人黃節逝世,周作人撰聯以挽:

如此江山,漸將日暮途窮,不堪追憶索常侍;

及今歸去,等是風流雲散,差倖免作顧亭林。”

黃節早年與章太炎等在上海創國學保存會,並參加南社,以詩文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後政治態度趨於保守,以教書為生,不再復出。嘗講顧亭林詩,感念往昔,常對諸生慨然言之。此聯以史人作比,多有相似之處,讀來耐人尋味。

1938年月1月14日,明清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孟森去世。3月13日在法源寺為其開追悼會,周作人撰寫了輓聯:

野記偏多言外意,新詩應有井中涵。”

野記,指《心史叢刊》,叢刊凡三集。蒐集零碎史料,貫串成為一篇,對於史事既多有發現,亦殊有趣味。新詩,指孟森新作的詩,1937年華北淪陷,孟森因老病仍留北京,至冬臥病入協和醫院,11月周作人曾去探望,孟森曾出示日記中“好些感憤的詩”給他看。井中涵,意謂深邃。

1939年,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逝世。周作人與錢氏同學,又多年同事,交誼良深,忽聞老友驟然逝世,沉痛異常,遂作輓聯四副,以表哀思。其最為人稱道者為

戲語竟成真,何日得見道山記;

同游今散盡,無人共話小川町”

一聯。此聯作者原撰有小注,上聯注云:“前屢傳君歸道山,曾戲語之曰:道山何在?無人能說,君既曾游,大可作記以示來者,惟寄到睦君已不及見矣。”下聯注云:“余識君在戊申歲,其時尚號德潛,共從太炎先生聽講說文解字,每星期日集新小川町民報社。同學中龔寶銓、朱宗萊、家樹人均先歿,朱希祖、許壽裳現在川陝,留北平者惟余與玄同而已。每來談常及爾時出入民報社之人物,竊有開天遺事之感,今並此絕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