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一句的名言佳句

自家慢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 —— 張月樓

欲讀天下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 ——明末清初文學家 蒲松齡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 周恩來 讀書的名言佳句

人家不必論富貴,惟有讀書聲最佳。 ——唐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 唐寅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 ——南宋愛國詩人 陸游

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 ——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

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宋代詩人 鄭耕老 讀書名言佳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北宋文學家 蘇軾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 《宋詩紀要》 《宋詩紀要》

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 ——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陶宗義 讀書的名言佳句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教育家 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 阮元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前蘇聯作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

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 ——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儘管,讀書在這個時代並不受到推崇,但它卻幾乎是打開一片新天地的唯一捷徑。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家

時寒冰開卷有益。 ——宋代文人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 讀書名言佳句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益:增益。本句大意是:只要翻開書本就會有所增益。~是人們勸學的常用名句。它肯定讀書的重要作用,引導並鼓勵人們認真讀書學習,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被人奉為絕對真理。進入當代,此句雖仍活在日常口語中,但大多使用者都認為,在各種信息充斥的今天。開卷未必一定有益.讀書應該有選擇,不健康的書不讀.對組成自己知識結構無用的書不讀。這是對~的一種修正與發展。韋編三絕。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叫“韋編”。韋,熟牛皮。三:多次。絕:斷。本句大意是:翻來覆去地闊讀,競使編聯竹簡的牛皮繩斷了好多次。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後來人們就把~用以形容讀書十分勤奮,把書讀爛了多少回。~的治學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讀書要玩味。 ——宋代教育家 程顥 《遺書》

宋·程顥《遺書》。本句大意是:讀書要反覆咀嚼體味。此條闡明讀書的方法。認為只“讀”而不“品”(玩味),便不可能理解書中要義。可見讀書最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是中國傳統的讀書方法之一,至今仍可惜鑒。讀書貴精熟。 ——明代理學家 胡居仁 《居業錄·學問》

明·胡居仁《居業錄·學問》。本句大意是:讀書以精讀、熟讀為難能。該名句強調讀書以精熟為貴,反對貪多不化。讀書以精熟為貴,是古人讀書經驗的總結,生吞活剝、一目十行的讀書方法,不可能理解書中的要義,因而不可能化為技能,也不可能付之實踐。因此,“精”讀雖然數量少,“熟”讀雖然用時多,卻是最有效的讀書法。此句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容易言之於口,故常為世人所稱引。書肇於自然。 ——東漢文學家、書法家 蔡邕 讀書的名言佳句為樂趣而讀書。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 毛姆宰相必用讀書人。 ——明末清初學者 程允升 《幼學瓊林·文臣》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文臣》注引《宋史》載宋太祖語。宰相總攬國家大事,日理萬機,事務繁雜,必須知識淵博。知識一方面來之實踐經驗,但這遠遠不夠,必須多讀書,天文、地理,歷史等等,無所布知。從書本中獲取卸識和經驗作為借鑑,來補充實踐經驗的不足。若孤陋寡聞,知識淺薄,就不能勝任所負的重大責任。可用來要求和評議國家高級幹部種負有重任的人要多學習,多讀書。不讀詩書形體陋。 ——明末清初詩人 吳嘉紀不動筆墨不讀書。 ——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謹防專攻一書的人。 ——英國猶太政治家 迪斯雷利·伊薩克 讀書名言佳句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人不讀書,其猶夜行。 ——唐代小說家 段成式 《酉陽雜俎》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本句大意是:人如果不讀書學習,他就會像在黑夜裡行走一樣茫然。該名句以打比方的方法,用一個家所熟知的、形象的比喻,直觀地闡明自己的觀點。這種直觀的手法,其效果更含蓄,更形象,更富有藝術性。藉助形象說理是古人常用的說理手法之一,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應該很好地借鑑。大凡讀書,不能無疑。 ——元代畫家 趙孟頫 《葉氏經疑序》

元·趙孟頫《葉氏經疑序》。大凡:大抵。本句大意是:大體上說,讀書就不能沒有懷疑與疑問。此條原文說:“~,讀書而無所疑,是蓋於心無所得故也。”古人讀書,講究獨立思考,不盲聽盲從。他們認為,讀書無疑即無所得,道理是深刻的。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一邊學習,一邊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此條語言樸素、平易,然而說理深刻,寓有哲理,多為後人引用。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 讀書的名言佳句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束:擱置。游談:交遊敘談。根:根柢。本句大意是:把書擱置在一邊而不看,交遊敘談便沒有根據.此條旨在從實用角度強調讀書的作用,然而變換角度從反面入手,指出不讀書將會帶來什麼弊病,把惡果交給人看,以期給人警示,令人警覺,是一種事半功倍的表現手法。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學家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本句大意是:財物為身外之物,即使累積千千萬萬,也比不上讀書的價值。此條採用對比手法,將財物與讀書進行一番比較,以反襯和突出讀書對於人生的重要價值。該名句告誡人們不要貪戀財物,而要注重讀書學習與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質。“讀書無用論”者當為之三思。一日不書,百事荒蕪。 ——明朝學者 李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周恩來書之論事,昭如日月。 —— 《尚書》 《尚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清代文人 梁紹壬 《兩般秋雨庵隨筆》 讀書名言佳句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元代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教育家 程端禮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西晉史學家 陳壽讀古人詞,貴取其精華。 ——清代文人 陳廷焯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 讀書的名言佳句學書則知,識學可以致遠。 ——唐代畫家 張彥遠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 ——清代詩人 張維屏讀書與磨劍,旦夕但忘疲。 ——五代南唐詩人 李中 《勉同志》

五代·南唐·李中《勉同志》。磨:磨練。但:只。這兩句大意是:讀書學習與習武練劍,從早到晚只是樂此不疲。學文練武是封建士大夫為求取功名而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此種追求以唐代為最,故此語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旦夕但忘疲”一句,洋溢著一種自信、滿足的欣喜,反映出唐代尚文習武以求取功名的時代風尚。讀書、習武本是十分緊張的事,而詩句寫得輕鬆、通脫,反映出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充滿著熱情的精神力量。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唐代文學家 韓愈 《符讀書城南》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乃:才能夠。有:有所得。這兩句大意是:勤讀詩書才能有所收穫,學習不勤就腹中空虛。韓愈在此篇中說:“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這裡以讀書為準則,不僅確立了衡量一個人有無能力的標準,而且提出了如何實現這種目標,獲得這種能力的途徑——勤。通過“勤”與“不勤”進一對立的概念,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後果,十分樸素地闡明了道理。其言具事,具體明白,理寓其中,使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代詩人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名言佳句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兩句大意是:讀破了萬卷書,作起詩文章像有神助一樣。這兩句是杜甫的自我評價,雖多少有些誇張和自負的意昧,但確是經驗之談。它道出了一個質樸的真理,即博覽群書,吸取前人積累的知識和創作經驗,加以融會貫通,寫起詩文來就會下筆成章,若有神助。作者對讀書與寫作的關係作了精煉的概括,因而千古以來廣為傳誦。蘇軾的名言佳句“讀書萬卷始通神”即從此化來。此名句可供引用論述平時注意讀書,注意積累知識對於創作的重要作用。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唐代詩人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絝(wnákù完庫):指富家子弟,有鄙薄意。儒冠:讀書人。這兩句大意是:那些富家子弟是不會餓死的,而讀書人卻大多誤盡終生。杜甫所處的那個時代,紈絝子弟不學無術,一個個腦滿腸肥、趾高氣揚;他們精神空虛,本是世上多餘的人,偏偏不會餓死。而像杜甫那樣正直而又有才能的讀書人,卻大多空懷壯志,一個個窮困潦倒,眼看誤盡了事業和前程。詩句以“紈絝”與“儒冠”對舉,以“不餓死“與“多誤身”對比,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會賢愚倒置的黑暗現實。這種通過對比以突出主旨的手法可以學習。讀書趨簡要,害說去雜冗。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選焦千子秀才》

宋·歐陽修《送焦千子秀才》。趨:趨向,朝某個方向發展。冗(rǒng茸):煩瑣。這兩句大意是:讀書以簡潔扼要為上;煩瑣冗雜的有害學說應該去除。此條為歐陽修讀書的經驗之談,他將自己的體驗勸誠友人,以求切磋讀書之道。名句表現出對簡潔明快的追求。精粹圓通、要言不煩是古來讀書人所追求的境界,而雜蕪繁冗是歷代文人之大忌。這種省淨的傳統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遺產,值得今天借鑑與繼承。該名句在形式上採用相反相成的手法,一“趨”、一“去”,一“簡要”、一“雜冗”,對比鮮明,相映成趣,使作者的觀點在意義相反的詞句的對比中更加突出,道理更容易為人所接受。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 ——清代學者 徐洪鈞 《書懷》

清·徐洪鈞《書懷》。神解:從精神上得其奧妙,深切理解。事:從事。章句:漢代以來分章析句解說古書意義的一種方法。這兩句大意是:讀書學習貴在心領神會,整體把握,切記不要死守章句,食而不化。此名句闡述讀書的道理與方法,其可貴之處在於提倡從精神上理解與把握作品的精髓,而不需要字斟句酌,拘泥於文字,像一個迂腐保守、死守章句的老夫子一樣。讀書之處,不可久坐閒談。 ——清代教育家 申居鄖 《西岩贅語》 讀書的名言佳句

清·申居鄖《西岩贅語》。本句大意是:讀書學習的地方,不應該久坐閒聊,虛耗大好時光。這是一個冶學的名句。它的好處在於:一可以書於座右,自督自勵,提高學習效率,抓緊時間讀書;二可以督促提示別人,不要浪費讀書人的時光。因此,該名句常為一些冶學嚴謹的學者書於讀書之處,流傳於他們的言談話語之中。那些不知珍惜時光,蹉砣歲月的人,當引以為戒。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 ——明代詩人 周立 《飲酒》

明·周立《飲酒》。踐:指實踐。這兩句大意是:假如一句話都不能付諸實踐,縱然空讀萬卷詩書也是枉然。此名句旨在闡述讀書與實踐的關係,強調讀書的目的在於指導行動,只會讀書卻不能付諸實踐的人,學問再多也無用處。在寫作上,名句以“一語”對“萬卷”,通過“一”與“萬”的對比的反差,較為直觀地強化了要說的道理。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 《讀山海經十三首》

見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俯仰:一俯一仰之間。終:窮盡。復何如:又怎樣。這兩句大意是:在一俯—仰的瞬間就游遍了宇宙,怎不使人快樂呢?這兩句寫作者歸隱田園後悠然自得,“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的無窮樂趣。《周王傳》即《穆天子傳》,敘述周穆王駕八匹駿馬週遊四海的神話傳說;《山海圖》指《山海經》及郭璞為它作的圈贊,此書共十八卷,大多記述古代海內外山川異物及神話傳說。作者在“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的優美景色中流覽這些書籍。仿佛宇宙間古往今來的各種景觀一下子都來到心中,怎不感到快活?這兩句既可表現隱居之樂。又可表現讀書之樂,後一句以反問增加盛情色彩的寫法,也可借鑑。養子不讀書,不如養頭豬。 ——社會評論家,暢銷作家 李承鵬 《尋人啟事》自得讀書樂,不邀為善名。 ——清代學者 王永彬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讀書名言佳句一行書不讀,身封萬戶侯。 ——唐代詩人 聶夷中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 王符略翻書數則,便不愧三餐。 —— 陳字自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讀書的名言佳句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作家、教育家 葉聖陶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張之洞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 —— 《清詩鐸》讀書而不理解,等於不讀。 ——捷克教育家 夸美紐斯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 —— 清詩鐸 讀書名言佳句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當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 郭沫若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現書。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本句大意是: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他的學識也一定從讀書開始。古人著述、說理常受“宗經”、“徵聖“傳統的影響,要么引經據典,要么直接附會聖人或託名聖人,以增強自己說理的權威性。此條為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從而使讀書的作用得以強化,是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手法。讓孩子跟隨著興趣去讀書吧。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家 時寒冰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 ——蘇格蘭作家、歷史學家 托·卡萊爾 讀書的名言佳句讀書必專精不二,方見義理。 ——明代官員、理學家 薛宣讀書應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中國現代作家、政治評論家 魯迅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 《性理精義》

宋·朱熹《性理精義》。循序:按照次序漸進。致精:達到精通。本句大意是:讀書的方法,沒有比按照由淺入深的次序逐步前進最終達到精通更重要的了。此條闡釋讀書學習必須循序漸進的道理。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根基越紮實,建樹大廈的保險係數就越大,今後就越有可能大有作為。假如違反學習本身的規律,幻想走捷徑,跳躍式地學習,就不可能達到“致精”的境界。因此,“循序”和“致精”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朱熹揭示了二者的關係,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為人們的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因而使該名句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讀書當讀全書,節抄者不可讀。 ——明末清初詩人 馮班 《鈍吟雜錄·家戒下》

清·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下》。這兩句大意是:讀書應該全書通讀,節抄的片斷不能讀。此條宣傳一種傳統的讀書方法,是嚴謹學風和治學傳統的顯現。一本書有一個完整的主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作為片片斷斷的節錄,不一定能夠反映全書的精神風貌,往往容易被選錄者斷章取義。因此,如果要完整理解作者的意圖,不能貪圖省事,偏信節抄的片斷文字,這種觀點,有其道理。但是,在目前知識爆炸的時代里,要做到讀書一律“讀全書”,確實不是件容易事。我們應理解該名句的基本精神,堅持嚴謹的學風,老老實實地讀書,以科學求實精神統帥學習過程和研究過程。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一句今天仍有其借鑑意義。轟轟烈烈的戀愛,捨命的讀書! ——台灣女作家,原名陳懋平 三毛 讀書名言佳句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清代學者 山陰金先生 《格言聯璧》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千古。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 ——清代學者 王永彬立志是讀書人最要緊的一件事。 ——名孫文,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倡導者 孫中山 讀書的名言佳句靜坐自無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清代學者 王晫 《今世說》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莊周,戰國哲學家 莊子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 ——明末清初理學家、教育家 朱用純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現代小說家 趙樹理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 讀書名言佳句至樂蜞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 戚繼光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現代學者、歷史家、文學家 胡適讀書可以幫助你忘記你的悲哀。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讀書的名言佳句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 ——台灣交通大學教授、管理大師 曾仕強 《胡雪岩的啟示》有些人生來只會吸收書中的毒素。 ——英格蘭文藝復興劇作家、詩人 嬌生書可益智,書可熏性,書可養生。 ——清代官員 楊名時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前任俠非。 ——唐代詩人 李欣 《緩歌行》

唐·李欣《緩歌行》。任俠:仗義行俠。這兩句大意是:早知道今天讀書做得對,後悔從前錯誤的仗義行俠行為。此條通過一個徽妙的心理轉變,寫出詩人對自己生活經歷所的反思。在經過一番行俠仗義、崇力尚武的經歷之後,終於悟出讀書才能立身的道理,這其中雖有時代背景的關係,但也是作者的現身說法,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兩句對比強烈,心理描寫自然,語言真切質樸,令人回味無窮。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唐代詩人 李群玉 《書院二小松》 讀書名言佳句

唐·李群玉《書院二小松》。細韻:輕微而和諧的聲音。這兩句大意是:從此可以在靜靜窗邊聽到松樹細微而和諧的聲音,那聲音宛似琴聲,長伴室內的讀書人。將窗前松聲喻為縷縷琴聲,而且十分有情地“長伴讀書人”,想像新奇,意境優美。可用來描寫庭院裡的小松樹。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 《朱文公集·易詩之一》

宋·朱熹《朱文公集·易詩之一》。韋編:古人稱加工過的牛皮為“韋”。連線竹簡的牛皮繩稱為“韋編”。尋行數墨:只會背誦文旬,不明白義理。這兩句大意是:要知道熟讀竹書,多次磨斷牛皮繩的人,肯定不是死記硬背、淺嘗輒止的讀書人。這裡引用了一個孔子讀《易》的典故。傳說孔夫子晚年酷喜《易經》,常常愛不釋手,反覆誦讀,以致牛皮繩多次磨斷。作者以孔子讀《易》的典故激勵學人,希望不要做了草浮躁的讀者。此條採用對比手法增強效果,以“三絕韋編者”與“尋行數墨人”相較,使形象突出、觀點明確,平添了許多情趣。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北宋文學家 蘇軾 《送安淳落第詩》

宋·蘇軾《送安淳落第詩》。故書:舊書,指古人之書。子:你,男子的尊稱。這兩句大意是:古人的書不滿足於成百遍地讀,熟讀精思你自然就能懂得古書的精義。這是關於讀書方法的名句。安悼淳參加科舉考試落第,蘇軾寫此詩傳授讀書之道。從形式上看,此條講的是讀古書,其實,無論占今,讀書的道理是一致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歷來如此。蘇軾此句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在“讀”的基礎上,還強調“思”的重要作用,有了“思”的一面’讀書的要求才能真正實現。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

宋·蘇軾《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其一。退筆如山:據《太平廣記》載,智永住吳興永欣寺,學書有禿筆頭十瓮,後埋之,號為退筆冢。這兩句大意是:寫禿的筆頭即使堆積如山也不值得珍惜,其有讀破萬卷書才能實現通神的創作境界。蘇軾的外甥柳閎、柳辟很崇拜舅舅的書法,向蘇軾索求筆跡。於是,蘇軾寫了兩首詩自謙,說自己的書法未足珍惜.只有讀書萬卷才是學子們應追求的境界。“讀書萬卷始通神”一類的警句,是古人勸學的常用語,是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杜甫也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句,這種號召讀書廣博的口號,在知識爆炸,社會分工卻越來越細,專業面目趨狹窄的今天,仍有其現實的借鑑意義。藜羹麥飯冷不嘗,要足平生五車讀。 ——南宋愛國詩人 陸游 《讀書》 讀書的名言佳句

宋·陸游《讀書》。藜羹(līgēng犁耕):藜是一種草本植物,嫩葉可食,用藜做成的菜粥稱為藜羹。這兩句大意是:為讀書而屢忘進食,一心要實現學富五車的平生目標。此條塑造了一個為追求知識而廢寢忘食的形象。“藜羹麥飯”反映了主人公的儉樸,“冷不嘗”反映了主人公的勤奮,“要足平生五車讀”是他奮發追求的目標。由於目標明確,雖然生話請苦而樂在其中,詩句洋溢著一種自信而輕鬆的氣氛。此名句平淡自然,不用奇字奇句,而以其精神境界取勝,故能風格獨具,形象鮮明。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南宋哲學家 陸九淵 《讀書》

宋·陸九淵《讀書》。涵泳:深入體會,此指沉浸玩味於詩書之中.這兩句大意是:讀書一定要杜絕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應該沉浸在書中,反覆咀嚼、品味,這才能體會出無窮的興趣與意味來。此名句用一正一反的句法闡明道理,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一目了然。這是屬於說理的詩句,但使人不覺得它在說理,其語言自然通俗,猶如與人談心,而詩味悠遠,耐人玩味。老去讀書隨忘卻,醉中得句若飛來。 ——南宋詩人 范成大 《分弓亭按閱》

宋·范成大《分弓亭按閱》。隨:隨即。這兩句大意是:老了讀書隨讀隨忘,醉意中得到的詩句像飛來之筆。這兩句寫老年人的生活感受。老年人記憶力衰退,讀書時隨讀隨忘;可老年人閱歷豐富,醉中能觸發靈感,思路仍很敏捷,“飛來”之喻,甚為確切。詩句來自切身體會,生活氣息很濃。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 ——清代詩人 袁枚 《隨園詩話》

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立雪:指尊師重道。《宋史·揚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人名)侍立不去。顧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這兩句大意是:如果讀懂書的要義,精神就會首先領悟;如果像宋人揚時那樣做到程門立雪,尊敬師長,治世之道即可以廣傳天下。該名句強調認真讀書與尊敬師長的重要性。讀書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懂得書的“好處”;而要真正讀好書,懂得治世的道理,首先必須尊重師長,敬重師道。如果在社會上普遍出現了宋人楊時程門立雪的境界。人人敬重老師,那么,教化就可以大行於天下。本名句長於用典,言簡意駭,使詩文典雅含蓄,立意深遠。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清代畫家、書法家 鄭板橋 《淮縣署中寄舍弟》

清·鄭板橋《淮縣署中寄舍弟》。本句大意是:假如讀書把過目成誦作為追求的目標,這種追求最無濟於事。此條通過對過目成誦現象的否定,希望人們腳踏實地,扎紮實實地學習。全句行文隨便,給人真摯感,既寓意深刻,又完全口語化,使人感到親切而樂於接受。讀書不可無師承,立論不可無依據。 ——明末清初學者 王晫 《今世說》 讀書名言佳句

清·王晫《今世說》卷二這兩句大意是:讀書要嚴格依照老師所在門派的觀點進行解說,立論也要從老師的學說中尋找依託,做到立論也要言出有據。中國古代有一個治學傳統——做學問講究師承,即學生必須恪守老師的學術觀點。這種師承的學術觀點是學生闡發問題的嚴格依據。王晫在這裡是想借讀書講師承、立論須依據來闡明治學必須嚴謹的道理。其方法叫做連類取譬,是一種古人常用的表現手法。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明代明臣 于謙 《觀書》

明·于謙《觀書》。這兩句大意是:讀書是一種享受,能有三乾字從眼前流過,便感到胸懷清朗,纖塵不染。該名句寫出了讀書的高境界,讀書再也不是一種負擔,反而變成了一種審美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精神享受。“胸次全無一點塵”,寫出審美的淨化作用,人只有在這種境界中,才能完成精神的升華,讀書也只有進入如此境界,才能真正地陶冶性靈,啟迪心智,淨化精神。自家慢詡便便腹,開卷方知未讀書。 —— 張月樓欲讀天下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 ——明末清初文學家 蒲松齡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 周恩來 讀書的名言佳句人家不必論富貴,惟有讀書聲最佳。 ——唐伯虎,明代畫家,文學家 唐寅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 ——南宋愛國詩人 陸游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 ——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宋代詩人 鄭耕老 讀書名言佳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北宋文學家 蘇軾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 《宋詩紀要》 《宋詩紀要》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 ——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陶宗義 讀書的名言佳句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中國當代書法家、美術教育家 李苦禪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 阮元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前蘇聯作家 奧斯特洛夫斯基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 ——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寫一句愛國的名人名言佳句
一句愛國的名人名言佳句
一句讀書名言佳句
一句讀書感悟的名言佳句
一句讀書名言佳句給我啟示
精選關於勵志自我肯定的一句話人生名言佳句
一句真誠待人的名言佳句
一些小道理可能改變你的一生一句名言佳句警句
王陽明一句
羅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