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延汗簡介

達延汗

達延汗(約1474~1517)

明代蒙古可汗。又作歹顏哈、答言罕、達衍汗,皆為“大元大可汗”的異譯。本名巴圖蒙克(一譯把禿猛可),孛爾只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孫。成化十六年(1480,一說為成化十五年)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在其妻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數與瓦剌爭戰,擊敗瓦剌。至正德初年,又先後翦除以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為首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漠南蒙古各部。他將蒙古分為左右兩翼,每翼各設三個萬戶,分封諸子為領主。從而結束了有明以來北方地區擾攘動亂的局面,建立了比較穩固的統治。在此基礎上與明朝頻年通貢互市,貢使多達六千餘人,至京師者以五百人為率。貢道由大同入居庸。貢物有馬、駝、毛皮產品等。達延汗對蒙古的統一,帶來了比較安定的生產環境,對蒙古的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被譽為蒙古歷史上的“中興之主”。由於史料記載互相牾,國內外學者對達延汗的生卒年代和事跡的看法頗不一致。有人認為達延汗實為兄弟二人(兄把禿猛可、弟伯顏猛可),也有人認為達延汗指伯顏猛可。關於其生卒和即位年代,各家所述亦多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