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枕書《燕巢與花事》經典語錄

歲月越久,越多變故、死別。其實,一直都是如此,只是過去孩童的眼睛看不到,心裡記下來的是漫漫的天光,還有飄飄忽忽飛走的風箏。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女子所穿的十二單衣不同季節均有嚴格的配色,日文中叫做“襲色目”。春天要穿蘇芳色、萌黃色、淡紅色、淡青色、柳色。夏季要穿菖蒲色、藤色、杜鵑色、橘色、撫子色、牡丹色。秋天要穿朝顏色、槿花色、菊色。冬天要穿冰色、枯色。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回來燉小芋頭,冷水煮爛,放酒糟,繼續煮。加紅棗和糖,煮到湯濃得化不開,就可以吃了。滾燙,甜,好吃。想起以前暑假裡,有一天晚上和狐狸、方圓、熊貓、久久出去喝酒,好甜的米酒。米酒最好了,兩筒都不夠!要能再喝幾筒就好了!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恢弘的道理往往顯得空洞。細節依賴者需要有溫度、氣味的東西,藉此獲得安全感。之所以要記錄以上的碎片,是生怕有一日丟失記憶。所謂淒清溫涼,終歸要陷於渺茫。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將記憶形諸文字是一種冒險。斗轉星移,草木榮枯,書頁間翻過的光陰,路途上遇見的人事,本來均是羚羊掛角,草蛇灰線,一旦寫下來,便有跡可循,但卻往往落了窠臼。但是往昔的珍藏,終要作今朝的離歌。李白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松尾芭蕉也說過:「逝去之年亦為旅人也。於舟楫上過生涯,或執馬轡而終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為行旅。」在乘桴向浮生滄海之前,不妨在記憶的涼夜裡秉燭夜遊,以此嚮往昔珍重作別。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對於我,忘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那些藏在波瀾不驚的光陰之下的,一支曲子、一種氣味、黃昏之天光、物候之更迭、細枝末節的東西,有時會悄悄浮出來。飄忽一縷,不知從哪裡入侵,迅速攻城略地,將我擊倒。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如今也能見到景山的牡丹、碧雲寺的海棠、法源寺的丁香、大覺寺的白玉蘭、燕園的紫藤。二三月楊花隨風拋逐,春條初放,最早的是迎春、山桃,而後為玉蘭,亭亭滿枝,極為隆重。玉潭淵有櫻花,而賞花人太多。頤和園的紫丁香和刺桐花都很好,落花滿階,亦乎暮春。城內最常見的花卉是花色豐富的月季,間有紅葉李、紫薇、槐花、欒樹的黃色小花,都是美的。還有牽牛、鳳仙一類的草本,市面上不見售賣,住戶家牆外卻很常見。如今市中所售玫瑰皆為月季,亦未見芍藥。芍藥是姿態與名字都很優美的花卉,所以,我總因買不到而遺憾。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小白樓對面是貝塚茂樹的宅邸,庭院縱深。沒課的黃昏,我會到梨木神社的染井旁汲水,用兩升的瓶子裝回來煮茶。梨木神社真的是綠色的,湯川秀樹說得很對。花影寂寂,我在綠色的空氣里待了很久。那種明明什麼都沒有思考,卻仿佛有東西逐漸清明的感覺又出現了。我抱著水在城中小瓶徑中飛奔,夜色降臨,風落在臉上,還有星月的光輝。想到少年時夜裡回家,空寂的長街,我總是會飛快騎車,好像要把什麼狠狠甩在身後。那一刻的無力感很強烈,仿佛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但這也是最自由的時候,頭腦里十分明晰,內心有呼嘯。無比驚慌又無比享用,因為知道身體裡另一個自己還用力活著。對,就是那個說夢的痴人。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浮世繪歌川派有一位歌川國芳,是十八世紀極富盛名的畫家。他愛貓,作坊里到處養著貓,作畫時常常抱著貓,也會在畫面角落添幾筆,多花一隻貓。或仰望美人梳頭,或抓著美人的衣裾,或輕撓美人的屐齒。他的家中設有貓的佛壇,為死去的貓供奉牌位,連弟子都覺困擾。他有一幅自畫像,背身跽坐,矮機上是書冊、硯箱與松木盆栽。身旁有菸袋、毛巾還有貓。坐墊上睡著一直虎紋貓,臥著的一隻黑白貓在舔毛。另一側睡著三隻幼貓。看過歌川國芳的畫展,靠近了觀賞,卻似乎少了許多趣味。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逝水流光中的往事要用溫柔甜糯的京都腔講出來,優雅收束的尾音,殘留的古典文法,如漢文訓讀時的抑揚頓挫。我忽而很理解京都人的驕傲,葵祭游賞行列之浩蕩,陌上緩緩歸,代齋王千年不變的粉面烏髮,金冠襦衣。祇園祭人潮洶湧,七夕時竹梢留下的祈願紙簽尚未撤去,山鉾巡行的夜晚全城狂歡,高車之上,雪堆玉碾的稚兒、著浴衣的姑娘輕羅小扇撲流螢,鴨川之畔點燃的花火如夜櫻絢爛。洛中洛外圖卷中的京都也是如此吧。自平安朝的紫式部,到後來寫出具有《源氏物語》遺風之《細雪》的谷崎潤一郎,皆埋骨於此。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在許多冷清的夜裡,大家在一起閒話,消磨漫長且重複的寂寞。

——蘇枕書《燕巢與花事》

《燕巢與花事》簡介:

《燕巢與花事》是一本隨筆集。主要收錄了作者往日的一些人生感悟、隨筆心得。將記憶凝結為文字是一種冒險。斗轉星移,草木榮枯,書頁間翻過的光陰,路途上遇見的人事,都是如此。本來羚羊掛角、草蛇灰線的心情,一旦寫下來,就變得有跡可循,但卻往往落了窠臼。往昔的珍藏,終要作今朝的離歌。李白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松尾芭蕉也說過:“逝去之年亦為旅人也。於舟楫上過生涯,或執馬轡而終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為行旅。”在乘桴向浮生滄海之前,不妨在記憶的涼夜裡秉燭夜遊,以此嚮往昔珍重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