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簡介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自度曲)賞析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

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花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樽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

枝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宋詞人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一生從未做過官,江湖游士,“清客”。早年隨

父宦居湖北漢陽,青年少年時代在漢陽渡過。以後浪跡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他

在南宋時,名氣特別大,30歲時,在湖州結識老詩人蕭德藻,蕭把自己兄弟的女兒嫁給了

姜夔。姜夔因此居住在湖州變山白石洞,後來接識了大詩人楊萬里。楊萬里很欣賞姜夔的

詩詞,並寄以希望,後經楊萬里舉薦,認識了范成大,辛棄疾也深服其長短句。姜夔身無

官職,以詩詞遊說於士大夫中。在漢陽時他依靠他姐姐,在蘇州時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時

依靠張監。他的個性和生活特點最符合清客特點,范成大曾說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

雅士”。姜夔無論是詩、詞都好,且精通音樂,他向朝庭獻了大量音樂方面的文獻資料,

如《大樂儀》。姜夔的詞集中在《白石道人歌曲》,其中有80餘篇留傳下來。他的詞在南

宋聲望極高,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清.朱彝尊在《詞宗》稱:“詞在南宋始極其工,姜堯

章氏最為傑出”。姜詞與周邦彥齊名,人稱“周姜”。

姜夔詞的主要特點是:清空、騷雅。清空是意境,騷雅是筆調。南宋張炎在《詞源》稱“

詞要清空,不要自視,......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這首《暗香》便是一個

有力的佐證。

詞上片寫月中賞梅。

詞人從回憶往日賞梅開頭,憑空升出一番意緒,時間、意象重疊。“月色”,著重色調與

氛圍的感受。從聲音上看,“月色”是入聲字,發音輕澀,幽約,這種輕約的聲音在月光

的冷色調里就能造成一種幽冷的範圍(古詩中“月色”幾乎都有一種冷的意味)。“月色

”是回憶中的,是經過時間冷卻了的,更有意蘊,更幽冷,且多了一層朦朧。“舊時”把

人帶入一種對往事的回憶中去,同時也隱約地含有一種今昔的對比,同時也見出“月色依

舊,人事已非”的感慨。

“算幾番照我,梅花吹笛”。寫月下賞梅,重點寫一種意態,用一個“照”字將“月色、

梅、我”構成一個立體境界,使人想起詞優雅閒遠的意態。“月、梅、笛、人”都不是巧

合,而是詞人著意的選擇安排,帶有詞人的審美情趣和人格追求。這種筆法即是一種騷雅

筆法。“吹笛”也只有在月下、梅邊,才別有風味。古典詩詞中,“月色、吹笛”成為懷

鄉懷人的一種典型環境,梅邊“吹笛”與賞梅有關,詞人在梅花邊吹詠梅之曲,梅、月、

笛聲和諧統一。“算幾番”,“幾番”說明月下賞梅吹笛不止一次,可見賞梅吹笛興趣之

高。“算”有一種對往事的回憶,帶有“往事如煙”的感慨。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續寫賞梅清興。前一句是詞人一個人,這句是詞人與情

人一起賞梅。“玉人”使人聯想到皎潔、優雅、輕靈、姣小,玉人與月色相聯,意境和諧

。“喚起”見出詞人興趣之高,也有人解釋為:笛聲引起玉人與詞人共賞冬天的清寒,一

般人不會起來,雅情明顯。“清寒”與“冷月”構成幽冷的意境。“與”,“共”之義,

清興之外,還多一種味外味,即韻味和情味。以上五句是回憶當年賞梅雅興。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由回憶轉入現時,以“何遜”自比(何遜也酷愛梅

花)。“而今”照應“舊時”,我漸老了,年輕時詠梅的才情、賞梅的意興都沒有了,對

梅的興趣減少了,感受遲鈍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是詞人對眼前梅花的感受。以前詞人對梅的感受強烈

,而今對梅的花期淡漠了,只有當梅香龔來,才感到梅花開了。“但怪得”表面是驚訝梅

的開放,更深的意思是:而今我老了,梅花何苦送香來,讓我生惆悵。梅花的冷香引起詩

人的情思,平靜的心騷動起來。“疏花”,梅花疏淡,意態淡雅,梅花快凋落了,詞人將

梅與竹相連,用竹的雅潔襯托梅花。“瑤席”指雅潔的臥室,“香冷”,移覺手法,恰好

地道出了梅香的特點,“香與冷”,詞人同時感受到,寫出了梅花暗香浮動、冷郁的特點

。“冷”與“清寒”照應,又多一層幽冷意味。“香冷入瑤席”與“喚起玉人,不管清寒

與攀摘”相比,可見,詞人不僅僅是老了,關鍵在於玉人不在,暗含了對玉人的思念。

詞下片寫雪中賞梅。

“江國正寂寂”。“正寂寂”指環境幽清,“寂寂”連用,強調環境的幽靜。“正”字又

見出作者的一種感受,夜間下雪時特有的靜,環境的幽靜,也寫出了詞人心境的空寞,梅

花也該開放了。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折一枝梅花寄給情人,表達思念,但雪深無法辦到。“嘆”

字見出詞人的惋惜,無法表達則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寫詞人與梅花都在懷念玉人。“翠樽易泣”,感情脆弱

,“紅萼”則更深沉,“翠樽、紅萼”,色彩本明麗,但在淒冷的環境中,卻構成了一種

冷艷的悽美。

“長記曾攜手處,千枝壓,西湖寒碧”。插敘當年雪中賞梅的情景,“攜手賞梅”更顯出

兩人情意深濃,情趣高雅。“壓”,可解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壓住。紅妝素裹,雪

壓梅花的清影倒映在西湖的碧水之中,清影滿湖,“寒碧”與前面呼應,從頭到尾都在一

種幽冷的環境之中。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從插敘中轉入現時,“片片”連用,突出一種凋零感以及

詞人對梅落過程的關注、關情。“也”帶有詞人輕輕地嘆息。“幾時見得”——“梅落了

,我幾時能再見”;“梅花盡了,玉人不在身邊,我何時能見到她呢?”兩種意思交融在

一起。“又”與“算幾番”相聯見出時間過得久,詞人思念之深。

姜夔的這首詞,將詠梅與思人交融,句句不離梅花,用梅花寄託懷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賞

梅與下片的雪中賞梅統一在幽冷的環境和詞人感情的範圍之中。今昔對比,以人襯花,人

花兩見。詠物但不粘著詠物,若即若離,取神離形,形雖略,精神亦出,“清空中”有意

趣,使物性、人情同境並生。

姜夔把以前雅俗共賞的詞變為純粹文人吟唱的詞,由詩人自然抒寫的詞逐漸變成詞匠著意

雕琢的詞,這是詞風轉變的開始,是姜夔在詞壇上的重要貢獻。姜夔在詞史上還有一個重

大貢獻,那就是他保存了17首樂譜,在音樂史上地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