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簡介

《揚州慢》課堂實錄

時間:2004-12-1

內容:揚州慢

教者:洗盡鉛華

地點:高二.七班

教學實錄:

(上課,師生問好。)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南唐後主李煜的內心世界,體味了他深重悠長難以排遣的愁緒,那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恰似——

生: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千百年來,這種亡國破家的悲愁連綿不絕,至盡仍激起人們的共鳴。比如: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大家還記得哪些句子呢?

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師:很好。800多年前,一位21歲的詞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難抑心中的悲涼,自度聲律,獨創詞牌,追古撫今,聊以為嘆。他就是南宋的姜夔。[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南宋中期向後期過渡時期的代表詞人,其詞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詞風清空峭拔,格調甚高,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屢次考進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來於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類的人物。由於他精於書畫、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所以很受高級士大夫的賞識,曾自言“凡世之所謂名公巨儒,皆嘗受其知矣”(周密《齊東野語》)。

師:再看看詞牌。“慢”是什麼意思呢?

生:緩慢。

師:也就是舒緩的意思。可見本詞是曲調舒緩,宜於抒情的“慢詞”;它不同於“長調”,長調是就篇幅而言(91字以上)。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註解,自讀序和詞。

(生自讀數分鐘)

師:朗讀是欣賞古詩詞的必要步驟。誰最擅長朗誦抒情的作品呢?

(生笑,議論,推舉若干人。)

師:好,請c同學來抒情吧。

(生讀)

師:她的朗讀如何?點評一下。

生:語速快了,慢詞應該慢讀的。

生:“少”字好象讀錯了。應該是三聲吧。

師:對,當“一會兒“或”稍微“講的時候,“少”念作三聲。

生:因為作者心情悲痛,所以調子還要低沉一點。

生:重音不明確。表現詞人感情的詞語要重讀,像“厭”、“寒”、“難賦”和“冷”等等。

師:是不是重音都處理成加重聲音的力量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這裡的“冷”字怎樣讀好呢?加重語氣,還是放低聲音?大家試試看。

(生讀)

生:輕讀好一點,突出“冷”的感覺。

師:重音輕讀,有時會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正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師:下面請大家帶著感情朗讀,注意把握語調、語速、重音和停頓,然後簡要概括序的內容。

生:序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寫作原因。

師:很好。詞人在一個冬雪初霽的夜晚,獨自騎馬路過揚州,看到了哪些景物,聽到了哪些聲音,產生了怎樣的意緒呢?請先找出體現詞人感情的詞語。

生:愴然。

師:“然”的意思是?

生:“……的樣子”。

師:“愴然”就是悲傷的樣子。還有嗎?

生:感慨。

師:因何而悲而感呢?請大家在序中找到相關的詞語。

生:蜀離之悲。

師:很好。[板書:蜀離之悲]蜀離之悲是指“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那么,展現在詞人面前的是怎樣的景象呢?

生:看到薺麥彌望,寒水自碧,廢池喬木,還有冷月和紅藥。

生:聽到戍角悲吟,清角吹寒。

師:[板書: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橋邊紅藥。]

師:大家想想,“紅藥”是詞人親眼看到的嗎?

(生議論,一派贊成是實景,一派贊成是虛景。)

師:來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我認為是親眼看到的。因為二十四橋附近盛產紅藥,詞人看到了二十四橋,也看到了橋邊的紅藥。

生:我反對。因為當時是“至日”,也是“夜雪初霽”的寒冬,紅藥不可能在那時開花。所以應該是想像中的景物。

師:還有理由嗎?請結合語境思考。

生:“念”是“想到”的意思。所以是虛寫。

師:對了。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詞人想像來年春天,紅藥蓬蓬勃勃的生長起來,開出絢麗的花朵。只可惜,這樣的美麗,不知道是為誰而綻放。這裡面,包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慨?

生:傷感。

師:對,因為故國淒涼,物是人非而傷感痛惜。杜甫遊覽成都武侯祠也有過類似的嘆息,比如——

生齊: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師:是啊,由此我聯想到唐代詩人劉希夷所寫的句子——“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這種喪亡之痛已經超越時空的限制,帶有了普遍的意義,因而千百年來都能激起人們的廣泛共鳴。從某種意義上說,文人創造出的他人意中所有而語中所無,給人美的享受情的激盪或理的啟示的句子,就是“名句”。

師:那么,本詞中,你覺得哪些句子道出了你的“意中所有”而深深打動了你的心呢?請有感情的品讀,然後討論、交流。

(生讀,四人小組討論)

師:好,是見仁見智的時候了。

生:我喜歡“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漸”字,表明詞人佇立良久,陷入悲涼之中,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而黃昏,又格外的令人惆悵。“清”修飾“角”,很特別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現揚州的荒涼冷落。

師:講得很好。我很喜歡“寒”字,它不僅表明號角聲音在寒氣中飄蕩,而且還讓人內心湧起一股寒流。這裡是用了“移就”的手法,用觸覺寫聽覺,把所聞所感交織在一起,使“黍離之悲”更為具體。

師:跟“寒”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冷”字。誰來賞析“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一句?首先,詞人視線角度是怎樣的?

生:仰視。

生:俯視。

師:有分歧了。說說理由。

生:明月在天上,當然是仰視。

生:作者站在水邊,看著蕩漾的水波以及月亮的倒影,因為“寒水自碧”,所以才說“冷月”。

(掌聲)

師:也就是說大家都贊成是俯視。w同學結合語境,前後勾連的分析方法很好。這三句,猶如特寫鏡頭,我們仿佛看到詞人俯首低吟的形象,感受到揚州的冷落淒清,而詞人斬不斷的愁緒,恰如寒夜中蕩漾的水波和揉碎的月影,意境格外動人。好,繼續聽大家的見解。

生:我欣賞“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那個“厭”字很妙。沒有生命的景物帶上了人的感情,生動地表現人們對戰爭的厭惡。

古人曾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詞人用擬人手法,抒情更加蘊藉含蓄,委婉動人。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這就極好的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對發動侵略戰爭的“胡人”——這裡的“胡”當指金國——的痛恨,也表達了對遭遇戰亂的人民的同情,對受戰火摧殘的河山的痛惜之情。短短八個字,寄託著如此深重的情愁,可謂言簡意豐了。所以,陳廷火卓在《白雨齋詞話》里高度評價這幾句:“數語寫兵燹後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亂傷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

師:通過剛才的鑑賞,我們可以看出:詞人選取幾個意象,從點和面上展現了揚州這座“空城”遭受戰爭破壞後的荒涼蕭條:青青的薺麥,毀壞的城池,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寒氣中飄來的淒清的戍角聲,表達對國破人亡的悲涼痛惜之情。

但是,詞里還有一類與之大不一樣的文字,如“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是寫揚州的繁華熱鬧。大家找找看,還有哪些?出自何處?詞人為什麼要寫這些呢?

生:春風十里。

生:青樓夢好。

(眾笑)

師:好,雖然這句並未直接寫景,但它引人聯想(笑聲),聯想到當時揚州一派繁華熱鬧歌舞昇平的景象。

生:豆蔻詞工,二十四橋。

師:它們都是出自唐朝杜牧之詩。詞人大量化用這些語句,是否與“悲”相悖呢?

生:不相悖。

師:願聞其詳。

生:作者用以前揚州的繁華反襯現在揚州的荒涼。

師:很好。詞人大膽大量化用杜牧詩意,回憶揚州昔日的繁華,把杜郎俊賞、豆蔻詞工和青樓夢好,與風流散盡、好景難覓、深情難賦作了鮮明的對比,以之作為反襯,生動地表現了詞人對國事的憂患。其中有三個詞用得很好,它們是?

生:算,縱,念。

師:“算”是推測、料想的意思,“縱”是“即使”的意思,“念”是“想到”的意思。它們表達了什麼語氣?

生:假設語氣。

師:對,就是構想和虛擬的語氣。詞人展開聯想,宕開一筆,作一讓步,再將上文意思翻進一層,創設出更空更深的意境。這樣的寫法,在詩歌里很多。比如:

“老來弓箭喜離身,說著沙場更愴神。任使將軍全得勝,歸時須少去時人。”

“落花愁殺未歸人,亂後思家夢更頻。縱有溪頭茅屋在,也應芳草閉深春。”

“別悉歸根是清明,迷眼風沙白髮生。即有花枝如畫裡,看花不似少年情。”

師:我們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國憂患作為創作的主鏇律的,主要有辛棄疾和陸游,請回憶《永遇樂.北固亭懷古》和《書憤》,想一想,它們和《揚州慢》有什麼不同。

(生討論,發言)

生:它們主題一樣,風格不同,感覺辛棄疾和陸游的作品更悲壯一些。

師:說得很好。《揚州慢》的情調是衰涼而低沉的,它只是無奈的感慨、哀愁的嘆息,卻缺乏激昂亢奮的精神力量和博大的胸懷。這正是詞人獨特的風格,過去人謂之“清空”。[板書:清空]本詞即是“清空”的代表作,它的勝人之處在於:詞的情感蘊藉含蓄,少有豪壯激烈的情懷;詞的語言、意象,不是色彩鮮麗或雍容華貴的,而是偏向於淡雅素淨;詞的意境,避免過於狹小逼仄或密集擁擠,而是疏朗開闊。

師:最後,請在《揚州慢》的音樂聲中,回讀全詞。

(播放歌曲《揚州慢》,學生自由朗讀。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