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邦琴簡介

方李邦琴.“美國童話”中絢麗的一章

一百三十年第一次,這家老牌的英文大報有了一位女性華人董事長;一百五十年第一次,旅美的華人們有了主導美國主流媒體的破天荒紀錄

不論在美國的新聞史上還是移民史上,2000年3月17日無疑都是一個值得大書一筆的日子。

這一天,已有135年歷史的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 (san francisco examiner)在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一個特大字號的通欄:“sold(被出售)!”而且登載了一張大幅照片:報社的員工們聚集編輯部大廳,聽老闆宣布:該報已於當日被一個美籍華人家族——以方李邦琴女士為董事長的方氏企業集團買下!

猶如平地一聲響雷,這個訊息震動了美國的新聞界和主流社會。《舊金山觀察家報》原本屬於大名鼎鼎的傳媒世家赫斯特家族,是舊金山地區兩大英文報紙之一,也是一張在美國很有影響的主流報紙。正因為如此,一年前,當該報出於無奈決定“出讓”時,立刻成了許多人爭奪的目標。這場爭奪戰曠日持久,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而且愈演愈烈,鬧上了法庭。在這一年時間裡,風雲詭變,暗流陣陣,誰也不曾想到,方李邦琴——一位東方女性,竟然能夠歷經坎坷,挫敗來自白人主流社會的阻撓和刁難,成了這家報紙的主人,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掌有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

對於方李邦琴的勝利,最感到揚眉吐氣歡欣鼓舞的當是這裡的華人和亞裔社區。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赫斯特家族的老祖宗、《舊金山觀察家報》的創辦人威廉·魯道夫·赫斯特100多年前曾率先將中國及亞洲移民叫做“黃禍”。他當年辦報的目的之一,據稱就是為了兜售這些破爛貨色。令人振奮的是,這個開始於一個多世紀前的故事,如今終於有了一個很有戲劇性的結局——

方李邦琴,這位傑出的華人,她用自己的成功,改寫了這段歷史。

方李邦琴原名李邦琴。現用姓名中的方姓,則是40多年前嫁給夫婿方大川時依照中國傳統習俗而加的夫家姓。她祖籍湖北漢川,童年時代是在大陸度過的。1949年,她與全家一起,隨乾鐵路工程的父親去了台灣,在寶島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李邦琴有過十分美好的青春時光。她熱情開朗,很有理想,人也長得漂亮,從中學時代起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高中畢業後,她考進了台灣政治大學邊疆政治系,是全系唯一的女生,被譽為“校花”。她不但擔任了大學的學生自治會主席,而且還被推舉為全台灣慶祝青年節大會總主席,代表全台灣青年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

1960年,她認識了留美的新聞學碩士方大川並與他結婚,然後隨他移民美國。

初到異邦,她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從一隻孔雀變成了一隻母雞”。她生了三個兒子,為了撫養他們長大,為了維持生計,她與丈夫一起辛勞打拚,吃了不少苦。特別是其中有段時間,丈夫臥病三年,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到了她的肩上,為著家用,她最多時甚至要打三份工。她獨自一人,孑然無援,又要忙孩子們的吃喝,又要去醫院給丈夫送飯,雖然心裡很苦,卻忙得連坐下來哭一場的時間都沒有。只有到夜裡安頓好孩子們睡覺,抽空給自己下碗麵條填肚子時,委屈的眼淚才會情不自禁地掉在碗裡,和麵湯一起咽下。即使這樣,流淚的時間也不能太久,因為放下筷子,她還得趕到一個印刷廠打夜班……

儘管如此,方李邦琴依然咬緊牙關頂著,從來沒有倒下。她對自己說:你可以彎著腰走,也可以趴著身子爬,但是絕對不能倒下;如果你一旦倒下,那就一輩子休想再站起來。她總是用這樣的座右銘鼓勵自己:“昨天已經過去了,今天活著是準備明天怎么過。”她相信總有一天還會從母雞變成孔雀,用抬頭昂胸的驕傲步姿走路。

她和丈夫一起,四處奔波,爭取到一筆貸款,買了些舊機器,辦了個小印刷廠。她既當老闆,又當工人,什麼重活都乾,包括把一千多磅重的滾筒紙推上印刷機……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起步,方家的產業逐漸得到發展,從印刷廠發展到後來蓬蓬勃勃的商業、房地產業。

從1979年起,方家開始進軍報業。先是創辦了以全美亞裔為讀者對象的《亞洲人周刊》,8年後又買下了一份四開的社區報紙《獨立報》,將它改成一張面向全舊金山市發行的對開大報。在方大川的操持下,兩份英文報紙都日見出色,發行量大幅上升,對於促進亞裔社區的進步、鼓勵亞裔人士參政起了很大作用。方大川也因此而名揚舊金山,以致在他去世之後,人們還特意在舊金山金門公園的亞洲博物館中設立了他的紀念牆,並在舊金山州立大學設立了“方大川獎學金”。

方大川是1992年4月去世的。他的去世對方李邦琴打擊很大,使她非常悲傷。但是,丈夫逝世後的第四天,她就忍住悲苦,擦乾眼淚,以堅毅的神色出現在丈夫的辦公室里。她知道,現在不是她傷心的時候,員工們等著她支薪,報社的事等著她拍板,方家的整個事業等著她去支撐、去繼續。她迎著員工們期待的目光,剛毅地說:“雖然方先生走了,可方家還有人,還有我!”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帶著三個漸漸長大成人的兒子,渡過了方家歷史上又一個艱難的時期。方家企業非但沒有垮,反而在一年之後又以出人意料的大手筆,一口氣買下了覆蓋中半島地區19個城市的9份英文報紙,將它們全部納入“獨立報系”。

至此,“獨立報系”成了全美最大的非日報報系,每期發行量達50餘萬份。

當然,對於方李邦琴來說,她最精彩的人生片段還是在2000年。正如有的媒體所說,“她希望自己成為一隻孔雀,想不到卻變成了一隻鷹。”所謂“變成鷹”,就是指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這件事,因為赫斯特家族與《舊金山觀察家報》的徽記就是一隻展翅翱翔的鷹。

《舊金山觀察家報》的祖先敵視中國人,方李邦琴心裡其實早就“有一種衝動,有一天把它拿下來”。沒想到1999年8月,真有了這樣的機會。當時,赫斯特家族購得了舊金山的另一張英文大報《舊金山紀事報》,準備與《舊金山觀察家報》合併出版,因有違美國的反壟斷法規而受到政府及法務部門的反對,只好將《舊金山觀察家報》賣掉。方李邦琴和方氏企業是抱著志在必得的信心參加那場競標角逐的。作為一個亞裔,一年裡的風風雨雨使方李邦琴充分領教了白人社會的種種不平。實際上,白人社會中的一些人是很害怕方家收購《舊金山觀察家報》的,所以在方家中標之後,方家的白人對手們便結成一黨,一次次與方家對簿法庭。他們請了8 個專家,到庭講了4 天,主題只有一個:方家會把《觀察家報》辦垮,所以不能把報紙賣給他們。方家的律師每次都是反問他們一個同樣的問題:那你知道不知道方家現在就擁有好多報紙?知道不知道方家還有一個印刷廠,要承印50多份報紙?對手們茫然不知,每次都是搖著腦袋敗下陣來。可是,很多主流媒體在報導這場辯論時卻故意掐去了後半截,給民眾造成的印象反而是方家理虧,要輸。

方李邦琴很清楚這場風波的癥結所在,那隻因為方氏家族是亞裔家族,是華人家族。她很氣憤,利用參加一個白人有錢人聚會的機會疾呼:“其實在美國的人都是移民,就看是從歐洲來,還是亞洲來、非洲來,是二百年前來,還是兩年前來……不要忘了,所有的人都是移民!”

儘管有挫折,儘管有坎坷,然而方李邦琴最終還是在這場官司中勝訴。可以說,她是以不屈不撓的人格力量取得勝利,獲得成功的。她的成功對於鼓舞華人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有著重大影響,成為華人在美國開拓事業的榜樣。

“美國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設家園,開拓生活的一個童話。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這童話中的一章。”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在為方李邦琴的傳記所寫的序言中,這樣高度評價方李邦琴。

為了表彰方李邦琴在促進美國繁榮進步和提高華人在美國的地位方面的貢獻,2000年9月8日,舊金山市市長威利·布朗向她頒發“傑出華人獎”,並且宣布這一天為“方李邦琴日(florence fang day)"。

“方李邦琴日”的慶典氣氛熱烈,前往祝賀者竟然多達1500人,還有龍獅表演隊。人太多了,只好分為兩個會場。望著龍舞獅躍的歡騰場面,方李邦琴想起了一句話:“華人在美國不能僅僅只是坐在公共汽車的客位上,還要坐在方向盤後面的駕駛員位置上。”

那是她的先生方大川生前說的。如今,方李邦琴這么做了。另外一些傑出華人也這么做了。更有好多華人正在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