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姓對聯及譚姓來源、譚姓宗祠聯

譚(tán)姓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大禹。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任命鯀治理水患,但沒有成功。舜帝改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而獲得成功。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把禹的後代封於譚國(今山東章丘)。譚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四。

姓承大禹;
望出弘農。
——全聯典指譚姓的源流和郡望。

濟陽郡弘農郡諸支挺秀;
善斷堂雙桂堂各族爭芳。
——全聯典指譚姓的郡望和堂號。

昭寶七齡登第;
世勛三策攄奇。
——上聯典指古代“神童”譚昭寶事典。下聯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譚世勛(字彥成,長沙人)事典。

終南山道士攀登仙界;
棲隱洞真人出入金門。
——全聯典指南唐國子司業、紫霄真人譚峭,泉州人。好仙術,居嵩山十餘年,後登青城山,相傳仙去。

十策攄奇,教授宣猷邊塞;
九門驍勇,將軍簡樸土茅。
——上聯典指北宋郴州教授、秘書省正字譚世勛。曾扈從皇帝到金兵帥帳,以十害說其金兵進軍之弊、講和之利。詞意中激,金人聳聽。著有《師陶集》等。下聯典指明代燕山衛副千戶譚淵,英武而有膂力,跟從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奪九門,破雄縣,立有戰功。土茅,以茅草蓋屋。指居住簡樸。

勛名炳炳,榮銘戊戌六君子;
偉績昭昭,雅列同光一哲人。
——上聯典指清末維新派譚嗣同,曾設立算學會,結合維新志士講求變法救亡之道。戊戌政變時為袁世凱出賣,遇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譚嗣全集》。下聯典指清代洮州訓導譚詠昭,武威人。制行堅潔,擅詩文,為同治、光緒年間“關隴文人第一”。有《看雲書屋詩文集》。

附:

為人樹起脊樑鐵;
把卷撐開眼海銀。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自題聯。

頗有清香留畫戟;
翩然彩服效扁舟。
——此聯為清光緒進士譚延闓自題聯。

吟看桂生溪月上;
醉聽鯤化海濤翻。
——此聯為五代詩人譚用之《送友人歸青社》詩句聯。

竹徑支分班玉筍;
江灣族聚躍金麟。
——佚名撰廣東省英德市英城鎮江灣村譚氏宗祠聯。

攬湖海英豪,力維時局;
勖沅湘子弟,共贊中華。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1897年自撰聯。

祖宗來自江西,慕三閭風景、五指煙霞,欽仰大夫先屈子;
嗣孫守成湖北,綿千秋俎豆、萬古馨香,堪羨公爵邁邢侯。
——此聯為湖北省秭歸縣樂平里譚氏宗祠聯。

今日之東,明日之西,光陰冉冉,歲月攸攸,走不盡楚峽秦關,填不滿深潭慾海,力如項羽,智若曹操,烏江赤壁空煩惱,為什麼?請君息坐片時,試把寸心思前想後,得安閒處且安閒,留些奔波過明日;
這條路來,那條路去,風塵僕僕,道途茫茫,牽未住朱顏白髮,帶未走黃金碧玉,富似石崇,貴比楊素,綠珠紅拂皆成夢,今何在?替我解下數文,沽酒半壺猜三通兩,會暢飲時應暢飲,西出陽關無故人。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城東西江北岸山譚公廟聯,全文152字。廟祀元代寧海人譚處端,“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之(全真七子)。廟中有這副長柱聯,內容頗有意思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