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光簡介

三十年的變遷

作者:黃國光

 唐山大地震30年了。但當年那情景並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然而災後那一幕幕淚和喜的畫面,仿佛電影在眼前閃過。

那年我剛從東海艦隊調進北京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地震的那晚上,睡夢中,忽聽驚叫聲:“地震啦!快跑哇!”我迷迷瞪瞪跑到海軍大院操場上。這時操場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得極少,有的渾身上下光溜溜的,自己還全然不知。人們都瞪著驚恐的眼睛,喘著粗氣相互問:“哪兒震啦?!”

天亮後,部里領導跟我說:“這次大地震,是毀滅性的。震中就在你的家鄉唐山市和丰南縣。你得做好思想準備,你唐山的家人可能都不在了……”

聽到這,我整個人像木了一樣,震後的唐山與各地的聯繫全斷了;公路、鐵路也都不通了,回不去,就想方設法探聽唐山的訊息。正值我們在青島開創作會議,部里值班室來電話轉告我,父親托從唐山走到北京的好心人送來字條。上面有老父親寫的4個字:全家平安。

我當時喜淚交加,揪著的心,稍稍平靜些,但心裡還是被油煎著似的。這時,機關要派人採訪海軍抗震救災部隊,我毫不猶豫就出發。車到唐山時,滿眼是斷壁殘垣,往日車水馬龍、騎腳踏車都撞對方的街道上,卻行人稀少,到處冷冷清清。看到家鄉的城市成了這個樣子,我的心在滴血。

汽車在我家附近轉了半個小時,怎么也找不見家的影子。以前那一排排整齊的平房都成了廢墟。在一批臨時搭起來的抗震棚見到年近花甲的父母,他們說,他們剛從屋裡衝到外屋,牆就倒下來!到外邊一看,四周全平了。到處是哭聲、叫聲、呼喊救命聲……他們從夜裡3點多開始救人,一直救到上午11點多,共救了30多人。救助部隊日夜奮戰,顧不上吃,顧不上睡,手扒得鮮血淋淋……

唐山大地震留在中國人記憶里的是一道深深的疤痕。

如今,震後的唐山,已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區主要街道,寬闊平坦,就像北京的東西長安街。路邊的樹木花草,枝繁葉茂,飄香溢彩。街道兩旁新樓崛起,鱗次櫛比。

鳳凰涅槃後的唐山,3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5年,唐山市的國民生產總值突破了2000億元,是地震前一年的90多倍,市民的人均收入是1975年的40多倍。數字雖然枯燥,但這是黨和全國人民的關懷。唐山人有了錢,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講究生活品位,追求新潮時尚。網咖、話吧、餐吧、酒吧、茶吧、咖啡吧生意很好。一到夜晚,霓虹燈閃爍,歌廳、舞場、娛樂城,歌聲四起,舞步飛揚。整個市區,儼然像座不夜城。

現在的唐山人,居住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一棟棟橫成行、豎成排的新樓房,煞是整齊,如同軍隊的列陣。樓前樓後,柳綠花紅,一個個居民小區,像一個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公園。地震中殘缺的家庭,早就修復圓滿,人丁興旺;地震的孤兒們也已過了而立之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震後的30年,唐山不僅僅城市新生,經濟繁榮,人民幸福,生活安定,就連唐山的“俏夕陽”老年舞蹈隊也登上了中央電視台2006年的春節晚會。

要說唐山震後30年的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這些年來,每當我想起在那場劫災中橫遭不幸的父老鄉親,我就默默地祈禱,願他們的英靈飛臨冀東的上空,看看在當年地震廢墟上重建的新唐山——一座整潔美麗、生機勃勃的城市。(人民日報200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