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心得體會

時間:2022-06-21

觀看神舟11號返回地球心得體會

11月17日,航天員已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各項準備。在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觀看神舟11號返回地球心得體會。

觀看神舟11號返回地球心得體會 篇【1】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後,還要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30天,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點火”。聽著洪亮的倒計時,我的心激動得一直不能停下來,終於神舟十一號起飛了,在20xx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在所有中國人的期望中順利地起飛了。

我坐在ipad前目不轉睛地望著螢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一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9月份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

神舟十一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一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

查看全文

觀看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心得感想

神舟十一號主著陸場區各類方案預案齊全,參試設備狀態良好,物資器材保障到位,人員精神飽滿,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已經建立了執行任務的狀態,讓我們一起歡迎神舟11號順利返回。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觀看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心得感想。

觀看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心得感想 篇【1】

今天是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上午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地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這標誌著我國朝著建造太空站的目標又往前邁進一大步。不少汕頭市民通過收看直播,見證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時刻。那么,這次神舟載人飛船發射,有什麼樣的信息值得關注呢?今晚的新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今早7時30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沖天而起,飛向茫茫太空。這一刻,來自金山中學天樞天文社的40名學生,都盯住電視螢幕,屏住呼吸。

在市華僑中學,電視直播結束後,老師還給大家上了一堂航天課,向學生們詳細講解神舟十一號發射的有關知識。

據了解,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套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逗留,開展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技術等多項試驗。加上1天的返回時間,本次神舟十一號將飛行33天。

查看全文

觀看脊樑電視劇心得體會

《脊樑》熱情謳歌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觀看脊樑電視劇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脊樑電視劇心得體會範文1

黨的以來,黨中央著眼新的形勢任務,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正風肅紀,對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予以堅決打擊和清除,反腐聲勢舉國關注,反腐成果舉世矚目,公平正義戰勝腐敗已成壓倒性態勢,反腐敗得到了廣大人民民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謳歌光榮的時代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心愿和責任。即將於央視一套與大家見面的當代都市反腐題材電視劇《脊樑》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聚焦當下的反腐熱點,並由眾多戲骨聯袂演繹。作為黨的以來,首部由反腐敗職能部門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創作、攝製的全景式反腐連續劇《脊樑》近期將與觀眾見面。《脊樑》講述了紀檢監察機關所經歷的反腐鬥爭故事,以及在反腐敗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當代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展現了黨的以來黨中央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人民民眾利益,以無謂的政治勇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決心。

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藝術可以放飛想像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該劇遵照的講話要求,眾主創人員在創作中認真分析研究了中央紀委近年來查處的大案要案,紮根生活,深入紀檢監察工作第一線體驗生活,與省、市、縣(區)、鎮街一線辦案人員進行了數十次的座談交流,力求真實地反映出反腐敗鬥爭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

查看全文

關於《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4篇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是政黨鞏固之基,是國家興盛之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4篇,歡迎借鑑參考。

【篇一】《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勤學才能進步,成長沒有止境。人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更多的人在學習前人的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發現著這個世界更多的奧秘,發現更多這個世界的規律,創造出更多彩的文明。讀書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慣,他非常重視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讀書,應該一直在路上。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是政黨鞏固之基,是國家興盛之要。“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曾說過。我們要學習共產黨人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作為精神追求,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我們是文明古國,擁有光彩燦爛的古代經典,那是古聖先賢給我們留下來的無上至寶,讀書最終目的該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大量閱讀優秀書籍,堅持讀經典、原著作品,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國人引以為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樂極其深遠的影響。很多經典之作必是取精華部分為世人所傳閱。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代代相傳的。多讀經典,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化素質,做一個文明人,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的好公民。

查看全文

觀看范仲淹家規心得體會

范仲淹青年時期即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他在應天府書院勤學苦讀時,甘於清苦,有著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對於未來充滿自信與嚮往。下面是帶來的觀看范仲淹家規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觀看范仲淹家規心得體會

這么多年來,我在羅江這個地方工作接觸了很多范氏的族人,不管他們是什麼職業、什麼崗位,他們都繼承了這個家風,做出了很好的成績。

千百年來,以“廉儉”為核心的范氏家風一脈相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耀眼明珠。范家大院石柱上鐫刻的“自喜奐輪光世澤,還崇廉儉紹家風”楹聯,映射的正是范氏家風中“以儉養廉,以儉助廉”的思想精髓。

在羅江縣,范氏家風不僅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傳承,而且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范氏後人還不斷完善,先後制定了《范氏家規》十三條,《新定家規》十條。讓一代一代身體力行。

如今的范家大院,已經成為范氏後人的精神家園,他們遵從祖訓,默默地將“廉儉”的操守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感到有一種力量在召喚他們,讓他們常回來看一看,回來喝一口老井裡甘甜的家鄉水,記住范氏血脈的源遠流長。

【孩童誦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理想人格的精神典範,今天的范家大院,也早已超越了范家的院落,成為無數有識之士的精神家園。

查看全文

觀看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長征的勝利,使我們黨以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為中心,推動一大批革命根據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和發展起來,革命的火種在神州大地漸成燎原之勢,有力推動了新的革命高潮到來。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觀看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觀看築夢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1】

長征精神是一種革命必勝的精神,使英勇的紅軍打敗了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己的強敵,戰勝了人間罕見的艱險,取得了偉大勝利。

今年恰逢長征勝利80周年,黨校進行長征精神的學習,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1933年9月,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紅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1934年夏季,中央蘇區由原來的縱橫千里,縮小到300餘里,敵人重兵壓境,形勢日趨危急,紅軍被迫戰略大轉移,至此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和指揮下,英勇的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擊退上百萬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征服空氣稀薄的冰山雪嶺,穿越渺無人煙的沼澤草地,輾轉10餘省,長驅25000里,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在沒有學習長征精神前,我腦海中曾有這樣的疑問:當年長征,物質極其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紅軍戰士靠什麼戰勝了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實現了最後的勝利?通過這次黨樣學習,我找到了答案:他們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靠的是全黨全軍的堅強團結和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靠的是紅軍戰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正是這種革命必勝的精神,使英勇的紅軍打敗了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己的強敵,戰勝了人間罕見的艱險,取得了偉大勝利。

查看全文

觀看學習天府好家規心得體會

不少家庭家族的家規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諄諄叮囑,闡理透徹,不僅有神聖的權威性,而且有強大的說服力和威懾力。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觀看學習天府好家規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20xx觀看學習天府好家規心得體會篇1

“說起家規,現代社會的大多數家庭恐怕都有些陌生了,白紙黑字寫下來傳承的更是寥寥無幾。但家風卻必然存在於每個家庭中,或明顯、或淡然,或嚴厲、或開放。”

“家風一般受家族遺傳、家庭長輩性格的影響較大,對於樹立下一代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哪種家風,只要是積極向上的,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近日,記者從前期報到省紀委的素材中發現,類似講述故事後的經典感悟,比比皆是。

四川省委辦公廳發來的是發生在辦公廳工作人員身邊的家規故事,貼近性、可讀性強,還有頗具感染力的家書。省國安廳則選擇了三篇優秀家規家風故事上報。革命老區巴中、達州、廣安等地,報上的是先輩先烈、當代楷模等十餘個家規故事。綿陽、德陽、成都的特色,是帶有地震精神的家規故事。攀枝花、眉山、瀘州、宜賓、自貢等等,則不僅有古代先賢,還有現代的傳承。

阿壩州紀委上報了16個家規家風小故事、20個與紅軍精神有關的家規家風故事,以及有家規家風內容的彈唱、南坪曲子等。阿壩、甘孜、涼山三州,紅軍故事、紅軍精神的傳承故事,多如繁星。例如,黑水縣蘆花鎮中蘆花,有一座四層高的藏式碉樓,這裡是長征中著名的“蘆花會議”發生地。這座見證了長征歷史的建築被這家藏民精心守護著,現在的主人蘇朗彭初已經是第四代守護人了。

查看全文

觀看北疆衛士心得體會

北疆衛士在內蒙古八千裡邊關,像騰飛的駿馬,橫亘在祖國的正北方。觀看完北疆衛士的生活,深深感悟到他們的愛國情懷,我們的心弦一次次被撥動。下面是我觀看了《北疆衛士》之後的心得體會,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樣的體會!

觀看《北疆衛士》心得體會

看完《北疆衛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北疆邊防軍人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漸漸清晰。北疆草原,這片熱土孕育、滋養、凝結著他們包容豁達、志存高遠、質樸純潔、忠誠可靠的品格,生生不息,不斷升華。

20xx年第一天,冰雪籠罩著北疆邊防線,一條訊息像長了翅膀,在八千裡邊防線傳遞:某邊防團中士魯建華獲20xx年度“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喜訊傳開,遠在賴比瑞亞執行國際維和任務的魯建華通過長途電話向戰友們報告:“是北疆草原培育了我,我要加倍努力回報!”

一個從大涼山走出的彝族漢子,如何成長為一名草原雄鷹般的優秀邊防戰士?

某邊防連指導員李磊提起魯建華的成長軌跡如數家珍:魯建華參軍入伍時,北疆一線正是零下四十攝氏度的極寒,克服氣候的巨大落差,是他邁過軍旅人生的第一道坎。20xx年,當團黨委研究決定推薦他為士兵提乾對象時,卻因年齡偏大失去機會。但失敗並沒有把他擊倒,經過短暫的調整,他重新精神煥發地投入工作,這是他邁過的第二道坎。去年,得知部隊擔負國際維和任務,魯建華主動提出申請,經過層層選拔後,成為中國第17批赴賴比瑞亞維和運輸大隊的一員,隨隊前往伊波拉疫情肆虐的西非地區執行國際維和任務,他勇敢地邁過了第三道坎。

查看全文

觀看永遠的長征心得體會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民眾共同觀看演出。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觀看永遠的長征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永遠的長征心得體會範文1

《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人民大會堂上演,廖昌永、殷秀梅、蔡國慶,白雪等眾多軍旅歌唱家同台獻唱,共同紀念這個偉大的歷史事跡。白雪將在第一篇章十送紅軍中演唱《映山紅》向長征致敬。

據了解,連日以來,白雪和眾位戰友在大會堂後台認真彩排,以呈現給所有觀眾最生動和完美的畫面。在彩排間隙,應戰友們之邀,白雪與大家親切合影留念。白雪表示,作為一名軍人來參加這次晚會,是對自身的革命洗禮。同時,自己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有責任傳承“紅色基因”,讓更多年輕一代,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樣一場大型晚會有著深遠意義,作為長征精神的傳人,13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始了新的長征。據悉,本場晚會將於10月22日晚在央視一套和三套播出,敬請期待!

觀看永遠的長征心得體會範文2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首都3000多名民眾共同觀看演出。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這是演出開始前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

查看全文

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3篇

范仲淹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洛陽城東南15公里處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萬安山南側。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范仲淹墓心得體會範文1

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我遊覽了位於伊川縣境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范仲淹墓。這位北宋偉人的精神令我震撼,這次遊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周日,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了,向彭婆鎮許營村駛去。范仲淹墓位於今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北約半公里處,距縣城17公里,離洛陽25公里,北依萬安山,南面曲河水,東臨九龍山,西望龍門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複,氣聚風藏,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車剛駛出彭婆鎮許營村時,一眼便能望見萬安山下一片茂密的柏樹林。車在范園前的廣場停下。廣場上有一坐高大的范仲淹雕像,雕像中的范文正公身著官服,遙望著遠方,有著無盡的威嚴。雕像底座上刻著:“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中葉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到參知政事。”雕像的旁邊,立著范園為國家級保護文物的碑。

墓地分前後兩域,總面積約35畝。我們先遊覽了前域,裡面有一間青磚青瓦鋪成的山門,還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馬等數件。墓中共葬四子一侄八孫六曾孫,二曾孫媳等二十四墓。

范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饗堂內懸藍底紅字匾“以道自任”,為1920xx年光緒皇帝由西安返京路過洛陽時所題。祠堂前有幾通高大石碑,護有青磚碑樓,其中兩側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額為宋仁宗親書的“褒賢之碑”四字,碑文為隸書,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范氏好友王洙書丹。祠堂後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國太夫人墓及仲淹長子純佑墓。後域前部為仲淹次子純仁墓,其後有三子純禮、四子純粹墓及孫輩墓。再後十餘米,另有唐代尚書裴遵慶墓。一般墓葬排列順序,多為父後子前孫更前。范墓則為仲淹墓最前,長子緊隨,次子、孫輩遠遠在後,故俗稱為“扯兒背孫”,較為獨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