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湖作文

時間:2022-06-26

游西湖作文450字

那天下午,我,媽媽,爸爸和只會擠眉弄眼的弟弟來到了西湖邊。媽媽突然對我們說“哎呀,今天有中雨,讓爸爸帶小寶(弟弟,號稱小寶)回酒店吧!”爸爸應聲而去。媽媽先帶我買了雨衣和鞋套,隨後開始了我們的西湖之旅。

我們看到了一輛觀光車急駛而來,媽媽立即舉手喊停,我們就登上了觀光車。在雨天,我覺得人應該少一點,哪知人山“傘”海,車水馬龍,害的司機不停地放“有車,有車,請注意,車來了!”。馬上我們就看到了西湖十景之一。柳樹們“站”成一排,“頭髮”隨風飄揚。我隱隱約約從“頭髮”中看到那身材魁梧的體型。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450字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年七月,我和媽媽飽覽了西湖的大好風景。來到西湖,只見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小道旁一條長龍似的排著柳樹,它們婀娜多姿地隨風翩翩起舞,顯然與西湖美景十分對稱。那湖裡魚之多,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數都數不清!

那荷花池綠的碧綠,紅的粉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讓人憐香惜玉。荷花有紅、白、黃等顏色。構成一條引人注目的風景線,讓人情不自禁地拍照留念!走著走著,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涌金門,只見一頭人工金牛頭露出水面,仿佛一場旱災來了,準備吐水的形態!西湖岸邊路上不只有柳樹,還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參天大樹,只見突兀森郁,樹幹挺拔,仿佛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它肌肉發達,給人一種強悍的感覺。“巨人”身上時不時出現幾個鬼頭鬼腦的小精靈松鼠,它們那可愛又貪吃的模樣,禁不住讓人們捧腹大笑。參觀了快到西湖一半景區後,來到了雷鋒塔,腳也酸得走不動。但一見《白蛇傳》中的雷鋒塔,看它那宏偉氣勢,真是讓人折服!後來因媽媽太累了,我們只好意猶未盡地離開了西湖!西湖,等我!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600字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來到杭州西湖遊玩,“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我終於來到了蘇東波筆下描寫的西湖。

從停車點到西湖有一段距離,一路上,導遊給我們作了詳細的講解,西湖有蘇堤和白堤,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詩人蘇東坡在杭州當官遊玩西湖時,命人清理湖底淤泥,並將它們堆積在一起,變廢為寶,於是才有了蘇堤,後人感念蘇公,以此為名。白堤原名白沙堤,舊日以白沙鋪地,是詩人白居易主持修築的,但這條堤早已無跡可尋,今天的白堤不是白居易修築的,但後人為緬懷他,仍把它命名為白堤。

聽著導遊的解說,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湖邊,我們坐上了遊船,湖光蕩漾,水波粼粼,水天一色,甚為壯觀。西湖美景當然少不了三潭映月、斷橋殘雪、南屏晚鐘等著名景觀。我們坐在搖晃的遊船中,遠遠望去,湖水與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田”字,真是別具匠心。三潭映月便是人民幣一塊錢背後的風景。三潭映月就是三座石塔,像三個寶葫蘆一樣,長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到了晚上,人們喜歡在石塔裡面點上燈,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絢麗,這就是著名的三潭映月景觀了。

除此之外,還有斷橋殘雪奇觀了,因為橋的一面朝著太陽,而另一面卻沒有,冬天下了雪,一面化得快,一面化得慢,讓人產生了錯覺,於是也就有了斷橋殘雪的奇特景觀。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的湖水、景觀、樹木……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真是天然的水花園,我們陶醉在美景中。杭州西湖,人間天堂,天然美景,天下無雙。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350字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西湖,西湖真是個人間的天堂啊!

到達西湖後,我便看起了湖裡的荷花,爸爸說:”兒子,這算什麼,快和我一起去雷峰塔吧!“我說:”好“。雷峰塔果然名不虛傳,塔內有一個另外的真雷鋒塔,原來,真正的雷峰塔是元朝建立的呀!最可惜的是,居然被人給挖了,真可惜!接著我就去了塔頂,在塔頂部能看到西湖全景景色非常美,如同一位美麗的小女孩。

我們又到了三潭映月,正好已經是7點左右,湖裡竟出現了32個月亮,其中有31個全是假月亮。看來古人比現代人還聰明些吧!看來三潭映月還真是和雷峰塔不相上下呢!爸爸說:“兒子看,多么美呀!“我說:”爸爸為什麼會出現那么多月亮呢?“爸爸說:”你看上面的小洞,裡面只有一個蠟燭,但它有5個小孔,倒映在水中的光就像美麗的月亮,倒映在水中。“原來是這樣。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600字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在杭州西湖寫下的千古名句,西湖—一個風景秀麗令人神往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此題詩,又給了多少作家古名古句。久聞西湖美名,終於有機會與父母一起來到杭州,游西湖。

西湖真的如此之美嗎?進了西湖,我就陶醉在其景之中:淡藍的天,碧綠的水,雷峰塔聳立在山峰之上,被濃濃的晨霧緊緊的籠罩著,乘船在西湖之上,有一種潮濕冰涼的感覺,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我們來到湖邊,我放眼望去,一眼卻望不到邊。美麗的荷花點綴著一片綠池,桃紅、粉紅和翠綠色夾雜在一起,映襯著藍色的天空,那情景真是如夢如幻。

來到蘇堤春曉。蘇堤—比我想像中的要寬大,石橋石凳石路,人雖很多,卻不覺得擁擠。走在蘇堤上,慢慢隨人流涌動,我的思緒在不停地翻滾著。

堤的盡頭是一尊東坡石像,寬袍長袖,瀟灑超然。不由的要感謝他為西湖留下了這么一處能聽風穿柳的景致和傳頌千古的詩篇。過了一會兒,吹來一陣涼爽的風,啊!這真是一陣神奇的風,讓湖水泛起微波;讓柳樹跳起舞蹈;讓小草頻頻點頭。

隨後,我又跟隨著導遊來到了曲院風荷,再向前走一座小橋就映入眼帘。那橋古色古香,橋上雕刻著一些關於荷花的圖片。有些橋頭上還刻著含苞欲放的荷花,那幾朵小花雕刻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樣。

站在橋上,空氣新鮮,微風從湖面吹來使人神清氣爽。每到夏天,荷花盛開,湖面上就熱鬧了。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450字

杭州西湖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趁著暑假,爸爸、媽媽和我有幸見識了一下西湖。

走進西湖,最顯眼的就是西湖的水了。西湖的水恬靜而嫻雅,猶如一位大家閨秀。微風拂過,陽光照在波紋細碎的湖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湖水像新泡的綠茶一般清嫩可愛,綠得發出令人歡快的光,湖上的浮萍綠得耀眼,仿佛那翠綠在流動一般。更引人注目的要數荷花了。盛開的荷花像美麗的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湖面上展示自己的美麗;沒有開花的荷花形狀似檸檬,含苞待放。

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領著我們一路前行。忽見一塊牌子上寫著“曲院風荷”四個大字,放眼望去,蒼翠欲滴的荷葉襯著窈窕淑女般的荷花。剛才的荷花和這裡的相比,真是大巫見小巫。這裡荷花品種多樣,紅蓮、白蓮、重台蓮……應有盡有。水面上架設了各種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葉中穿行,仿佛自己也成了荷花仙子飄飄飛過。除了荷花,映入眼帘更多的是綠。樹是綠的,綠樹以他深邃的綠裝扮著大地,使大地充滿生機。草是綠的,綠草像從大地里跳出來的小精靈,繞著小徑,與風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500字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被稱為“人間天堂”,是因為有了獨特的西湖之美,每天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們,使人流連忘返。

今天,我們就去了西湖。西湖位於杭州中部,依偎在山中。一到達西湖,就看到清澈見底的湖水上碧波蕩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怪不得被稱為天堂中的一顆明珠。

我們坐了船往對岸去。在湖中看到了游來游去的小魚,一會東遊游,一會西遊游,自由自在,多么開心呀;婀娜多姿的荷花到處都是,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陽光下爭奇鬥豔,美麗極了;又看到清澈明亮的湖水,這時我又想起了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一點也不誇張;再看東邊的蘇堤、西南的白堤像兩條玉帶,漂浮在明亮的湖水上,十分優美;湖中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圍繞著一圈綠樹,綠樹蔥蘢,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400字

有好多人都非常的嚮往西湖,這次我和老爸出差到杭州就見到傳說中美麗的西湖。

下了火車,老爸我們倆打的沒多長時間就看見路的旁邊指示牌:您已經進入到西湖風景區!一進入風景區就見到了一條小溪,從東到西沒有盡頭,往前走看見一大片草地,繼續往前走繼續往前走就見到了美麗的西湖了!西湖邊有有一條繞湖小道貢遊人休閒、散步、欣賞西湖風景。

我和老爸租了一條船,這條船是條電動船。當然了司機就由我來擔當司機!租船老闆說船很好操作,按鈕向左是前進,向右是後退中間是空擋。我就說老爸你在家當我的司機今天我來當你的司機,老爸說好!我們就向西湖進發了!人在船上坐有一股風吹過,哇!好涼快呀!這時我們到了西湖的正中央,哇!好美呀!這時我看見山上有一個塔,這就是傳說中的雷峰塔!放眼望去西湖四周全是水水樹樹山山木木在40多度的情況下我感到了一絲涼意向水中看去只見有許許多多的魚游來游去!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200字

就帶我來到杭州此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這裡的風景十分美麗。

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西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戀上,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

查看全文

游西湖作文400字

今年暑假,媽媽忙裡偷閒帶我去杭州玩。聽說杭州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這次親眼目睹了杭州西湖,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來到西湖邊,你瞧,柳樹像一根根長辮子,微風一吹,就翩翩起舞,它去撓小河的痒痒,小河癢得笑起來,臉上盪起一個個圓圓的小酒窩。看著那綠油油的樹木,看著那青青的小草,聽著小黃鶯優美的歌聲,走在細雨濛濛的西湖旁,當真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曲苑風荷的荷葉,一到夏天就長得大大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下雨的時候,小魚兒們在“小雨傘”下躲雨呢!小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有的全展開了,像一位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有的才展開兩三片段預告瓣兒;有的是一個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陣風吹來,滿池的荷花和荷葉都像在舞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