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驗分享演講

我覺得有公司和領導的認可,就能夠證明我已經得到了提高,在這過程的付出和艱辛都是值得,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的目的,也是要證明我能行。

三、不斷突破瓶頸,向更高的方向努力

這裡我講一下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XX年過年後,我就去了奔牛一家外企沙發廠,當時進去的時候,也是靠了我媽媽的關係,能夠進去的,因為當時他們找人的標準很高,一定要有口語能力的,而我的英語只能看看書面的資料。一開始,我只是一個文員,我的工作就是打雜,接電話、寄快件、上下跑跑拿東西,後來老闆覺得的處理能力比較強,讓我接受管理訂單,但是訂單是一個細活,我如果只做訂單的話,其他的事情我什麼都不能做,後來就把我分出來管理採購,我開始分管2個公司的契約、訂單、催貨、付款、質檢、反饋等一系列的事情,幾乎是總經理之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一個人安排的,每個月的資金安排也是我這裡給出計畫。在這過程中,我也是不斷地學習,研究契約的製作,訂貨的談判,材料的規格,實際可行的報表等,這些都需要我學習和創新。

四、注意細節,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不是因為大方向的原因,反而可能是因為細節的失誤,粗心造成的。或者是因為數字的計算失誤、標點符號的錯點、一字之差。所以,我認為越是簡單的事情,越是繁瑣的事情,越是看起來沒有頭緒的事情,都要耐心、細緻的去完成它,把它做好,才算是成功。

另外,就是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了,學會從疑問中尋找學習的機會,例如,上次我在負責愛思特的發文,所以跟報紙接觸的比較多,慢慢發現版面的不同,導致發文效果的截然不同。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報紙的刊例價格,發現有很多新鮮的名詞,報頭、報眼、報眉等等,所以我就在網上好好的學習了這些名詞的含義,在報紙上的具體位置,他們的重要性。

還比如,我看老大的文章、看同事的文章,我發現裡面有新鮮的辭彙,我不理解是什麼意思,我會利用網路尋根究底的研究清楚,上次石宏偉跟我講了他們的薄弱市場是華東、華南等區域,我就在想,我只知道簡單的在中國的南方城市應該就是華南,在中國的北方城市就是華北,那具體這些區域包含哪些省市呢?我不知道,我趕緊查了一下網路,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作為我自己的知識庫。

這種舉一反三的學習方式,讓我從同事的話語和文章中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還可以通過知識的相關性,帶出其他的知識,這樣,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我的理解能力加強了,快速的融入了公司集體中,站在同一起跑線共同進步。

五、借用同事的能力,並變成自己的

在公司中,我主要配合博總寫一些文章,他有了文章的構思後,常常通過口述或者提綱的形式給我,然後,我再進行潤色和擴充,再由博總進行修改,與其他同事的合作也是如此。博總常常會用紅色標註在我的原文中,每次,我都會對照著我自己的原文,看博總的修改,思考著他為什麼要這樣修改,他在避免哪些問題,又特別突出了哪些問題,通過對照,我都得出了一些結論,有的時候,我會在自己的本子上將這些心得進行總結,歸納了一二三點,供自己以後參考,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