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愛崗敬業演講稿

一、身患重病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患者情況

作為一名平凡的社區醫生,李x在山東堡社區服務站工作已經8年了。1999年8月社區衛生服務站剛剛成立,還處於探索階段,很多醫院都還處於等患者上門的階段。當時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在社區啟動了零距離家庭健康維護工程,提倡社區衛生服務與患者交朋友,不僅是治療疾病,同時要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做指導的新型醫療模式,通過與居民零距離接觸,使他們對社區衛生服務站有個認知接受的過程。作為年輕人李x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第一個主動站出來申請到第一線。她當時正趕身患重病需要手術,為了把工作落實好,術後一天沒休,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白天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接診,晚上加班加點挨家挨戶建檔。同志們讓她休息幾天,替她建檔,她卻說:“居民晚上在家,這樣的機會難得,我們要真正實現零距離的醫療服務!”李x在一次建檔中,來到了兩個弱智殘疾兒童家中,孩子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父母打工在外。孩子太淘氣,根本聽不懂話,兩位老人累的筋疲力盡。李x看到貧窮而又零亂的場景,心裡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她又來到了他們家中,給孩子們送來了玩具、衣服和水果,還給其中患高血壓的爺爺送來降壓藥。老人逢人就夸譚醫生好,建檔時有很多不願開門的居民也都開始配合建檔,和居民真正實現了零距離。李x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摸清了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與社區居民建立了朋友式的醫患關係。並逐一進行健康指導,改變了不良生活方式,減少了居民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使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更具個性化和人性化,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

二、利用業餘時間 義務為居民普及健康知識

為了提高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李x在社區長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義診、問卷調查等宣傳活動,增加了社區衛生站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加強了社區衛生站的利用率。她在工作之餘義務為社區居民宣講健康知識,力求把社區服務理念上升為親情、全程、完美。尤其是老年人的反覆諮詢,她更是不厭其煩地耐心回答。她從來不把他們當成患者,而是當成親人,每次講完課後,都與居民進行一次深入的座談,進行面對面交流、指導和溝通,徵求他們的意見建議,以便更好地為社區居民、從而提高了健康知識的普及率。

三、親自出診,扶困幫貧,關注弱勢群體

李x對社區內的貧困戶、行動不便的老人,本著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只要一個電話或一句話,她都要親自出診。對特困戶無論在治療上還是醫療費用上,也是格外的照顧他們,並為特困戶捐款捐物,把他們視為親人,多次收到患者的錦旗和表揚信。社區內有一特困戶家庭有兩個孩子都是腦癱兒童,孩子的母親每天要侍侯這兩個不能自理離不開大人的孩 子,還要照顧患腸癌的婆婆,家裡的生活來源只有靠孩子的父親在外給別人送貨獲取一份微薄的收入。然而父親在一次送貨途中發生了車禍,家裡唯一的勞動力不慎摔成腦出血,使他喪失了生活的勇氣。面對這樣一個家庭,為了使患者及時康復,她親自出診,給患者一方面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進行肢體康復指導。義務免費治療一個多月,使孩子的父親很快得到了康復,心裡也豁然開朗了許多。李x身上洋溢著的人性的光輝使這個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患者說:“我身上的病能好,不僅在於譚醫生的醫技上,更在於她有高尚的醫德。”

社區衛生服務站與社區居委會聯合指導肢殘及腦卒中患者康復,社區站醫生作為康復指導員,提供康復計畫,居委會提供各種大型康復設備,給特困和殘疾人提供了免費平台,真正把服務深入到了弱勢群體中。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社區居民她是“自己家的醫生”,社區主任稱她是居民健康的“指導員”,是殘疾人、特困戶、低保戶的“援助員”。

四、忘我工作 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