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成長》演講稿

蔡素余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祖國的成長》。

我們在爬滿甲骨文的鐘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於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在最初的蠻荒時代,人類沒有美麗的衣服,沒有統一的文字,也沒有統一的過度。可是古老的中國人民卻用自己的智慧為文明添上了燦爛的一筆,他們創造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曾驚訝地說,在太空上看地球,只能看到兩樣東西。一是荷蘭的梯田,二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由此可見,早在XX多年前,勤勞的中國人民早已把足跡印在地球上了。中國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萬里長城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你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岭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人民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生活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上,我聞到了空氣中飄蕩的墨香,看到了古人們智慧的結晶。還有那些耳熟能詳、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中華五千年文化將由我們傳承。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宋詞則是一種詞歌,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等,其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訪小調”。明清小說則是一種小說,其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四大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韻,與歷史爭奇鬥豔,歷史與四大詩歌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則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們的智慧。這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並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史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四大發明凝聚著我們祖先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洲騰飛的巨龍。祖國從荒蕪走向繁榮,是智慧的結晶,是汗水的凝華,是世世代代用雙手創造的燦爛文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