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班主任經驗交流會發言稿範文

學習本應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興趣的事,當你流連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在想像的空間時,你一定會感到其樂無窮。但,它的前提是,一定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和自由想像的空間。這意味著學生具有了熱情地實現自我、用創造性的方法表達自我的機會和願望。這便是學習,這就是創造。可是,有多少“可憐”的家長們,深怕自己的孩子有空閒時間而千方百計將孩子的業餘生活排得滿滿的,還自鳴得意樂此不疲。有多少“好心”的老師,深怕自己課上講得少、講不清楚而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影響,於是課上掰開揉碎了講,課下加班加點的輔導,還得加上無休止的作業,還認為這是為學生好。這些“好心”的老師和“可憐”的家長,實際是在幫倒忙,是在毀了學生。再加上如今時髦的淺閱讀、快餐文化、讀圖時代,以及媒體和商家不當的推波助瀾,使我們的孩子都成了只會看,不會想,只能摹仿,不能創造的機器人了。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呀!又是多么可悲的一幅前景呀!

細想想,這一切都是教育的功利、浮躁造成的結果。我們從教育的規律、孩子的成長規律這個角度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缺少真情和感動,缺少實踐和體驗,缺少理想和憧憬,缺少激情和衝動。

給孩子們自主吧!給他們自由吧!給他們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吧!給他們充分的心靈自主、思考自由、行動自律的空間。如此,孩子的創造力就可以迸發,他們的激情和活力也能四溢,他們才能真正的幸福,他們的全面發展也才有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