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辯論中常用的反駁方式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的邏輯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層,不要下面的基礎、(掌聲)

反方二辯短短一句語,就把正方精心設計的圈套給破解了,這不能不說是類比的功勞。類比反駁簡單好用,但要注意:①類比的兩對象要相似性強,免得觀眾、評審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不過來。②類比的格調要高,切忌想到什麼就比什麼,以免起反作用。③類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則毫無效果。

五,未雨綢繆,先發制人

一般情況下,反駁在後,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這裡,我要介紹的一招是反駁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論點了,在你發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這個論點駁得體無完膚,當你再抬出這個論點時,已如吃現成飯般索然無味。

在電腦大賽電視論辯賽總決賽的大決賽中,一、四辯陳詞採用了多媒體圖像支持,使得觀眾能邊聽陳詞,邊看事先準備好的圖像資料。大決賽的辯題是:電腦的智慧型化可能導致人腦的簡單化。我們(華中理工大學隊)作為正方料定對手會把人腦的簡單化定義為大腦結構的退化以及功能的喪失。而我方則將人腦定義為意識與物質的統一體,?quot;內宇宙",將人腦簡單化定義為:思維的單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虛無化等等。為避免概念上的爭論不休,我們冒險採用了"先發制人"的戰術,在多媒體光碟中,我們事先做了這樣的圖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人腦就是這個嗎?"下面一幅是人腦的結構圖。當我們一辯陳詞結束後,我們欣喜地看到對方一辯陳詞過程中的圖像里,果然有"人腦就是……"下面也是一張人腦結構圖。由於聲像要配合,對方一辯也不敢擅改辯詞。這樣一來,對?quot;脫離人腦的社會性本質談人腦"的致命弱點,在其一辯中就已暴露無遺,我方從此掌握先機,處處主動。

上面,我介紹了我隊使用 "反駁在先"的實例,可以說這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原因是:①我們賽前透徹地分析了辯題,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②賽制決定了一、四辯不能隨意修改辯詞,看似死的東面被我們活用了。③我方立論圓滿,大家易接受。否則會弄巧成拙,讓對方後發制人。注意了這三條,大家也可以放心運用"反駁在先"的"絕招"了。

六,迂迴進攻,抓住主線

辯論場上處處講究主動,如果只為反駁而反駁,就必然會顯

得被動,處處跟著對手跑,即使反駁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樣才能既有力地駁斥對方,又不知不覺地把對方牽到對我方有利的領域中討論呢?意識到對方在說什麼,我方說什麼才有利是首先應當做到的,頭腦清醒、反應敏捷的辯手這會兒就會有上佳的表現。

辯題: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適用於電腦。

階段:自由辯論。

正方四辯:事有不能與不為之別。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適用於電腦,對對方辯友而言,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為何能而不為呢?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優美的詞句,如果拿到電腦上讓它去分詞,它如何能也,為也呢?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在這個辯題中,正方顯然在感情上占優勢,所以正方有希望籠而統之打"煽情戰";但反方在具體的技術事實上占優勢,所以反方希望談具體的技術細節。依據這種思路,反方三辯找到一個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駁了對方,又回到了"分詞"這一具體技術領域,可謂一箭雙鵰。

七,排炮齊射,氣勢磅礴

辯論場上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一方先把時間耗完。那么另一方如何把握這個有利時機呢?這個時候,經歷了整場自由辯論,能說得清的道理早已說清,觀眾也已疲憊。所以此時重要的是氣勢,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駁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瑣辯理。請看下面反方是如何進?quot;缺席審判"的:

辯題:信息戰取代傳統武力戰。

階段:自由辯論之"缺席審判"。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孤立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動因要採用不同的作戰方式。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一廂情願地看戰爭,認為只許你打我,不許我打你。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靜止地看戰爭,殊不知不同的戰爭進程也有不同的戰爭方式呀!

反方二辯:對方群友片面地看戰爭,看不到信息戰也是脆弱的呀!

反方四辯:對方辯友脫離條件地看戰爭,認為索馬里人也可以打一場信息戰。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簡單地看戰爭,居然認為一個信息戰可以包打天下。

反方利用最後的機會。輪番轟炸,幾位辯手心有默契,統一採用"對方辯友某某地看戰爭"的方式,氣勢磅礴,臨場產生了具有震撼力的效果。這比起拿起卡片乾巴巴地念一番,消耗時間了事要強得多。我們形象地把這樣的"缺席審判"稱之為"打排炮"。自由辯論若處弱勢,排炮可以力挽狂瀾;自由辯論若已占優勢,排炮更能摧枯拉朽。當然,打排炮時也要注意不要太兇,給人得理不饒人的感覺。也要做到言之成理,不要使人覺得在"扣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