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行至弱冠

郝煒晨

林清玄曾寫到:生命的無常確實是如此展現的,像河流一樣,每一片落葉都會掉入河裡,所謂有智慧的人不是不死的人,而是在看落葉掉下時有醒覺心的人。今天站在這裡的我,並不敢說自己一定是一個有醒覺心的人,但在將近二十年的不短不長的生命旅途里,卻也或多或少有所領悟,這些所思所悟不一定對,但我至今依舊認為生命的原意從來都沒有對錯可言,因為它原本就是一段經歷。而如何行走好這段經歷,我們的確需要學習很多。

席慕容有這樣一首詩,題曰《戲子》。請不要相信我的美麗/也不要相信我的愛情/在塗滿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顆戲子的心/所以/請千萬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當真/也別隨著我的表演心碎/親愛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個戲子/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其實,不僅舞台上的戲子,生活中的我們不也時常甚至一直戴著面具參加著各式各樣的化妝舞會嗎?戴上面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取下面具直面自己靈魂的時候,我們竟看不清自己究竟是什麼模樣,更可怕的是,我們早已丟掉了自己的靈魂,以至於我們沒有了可以用以面對的、最本真的載體。所以,請大家永遠記住你們內心深處那些所珍藏的事物,請給自己以真實。

在西方的神話寓言體系裡面,有一個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迷。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每天都在問過往的行人一個問題,誰知道這種動物是什麼,它在早晨的時候是四條腿,在中午的時候兩條腿,在晚上的時候三條腿,那么這個腿不斷在變化的動物是什麼呢?過來的人答不上來就會被獅身人面獸吃掉。那么後來年輕的俄狄浦斯在路過的時候,說出了最終的答案,他說這個動物就是人。斯芬克斯大叫了一聲,就跑到懸崖跳下去了。

這個故事在說明什麼呢?說明離我們最近的往往是最難認知的。我們在整個人成長的經驗過程中,可以不斷地認知天地萬物,增長經驗,但唯獨難以認清我們自己。因為人生的變化,往往是在不經意之間,有太多階段,比如說早晨,一個孩子當他匍匐著四肢爬行的時候,這是在生命成長之前,那么走到一定的階段人可以站立起來了,在這個世界上開始有很多很多需要去積累的、需要去建立的、也有了很多內心的惶惑和游離,到了晚年的時候,我們所積累的那比財富、聲譽、情感,這一切都負累於心,蒼老了生命,讓我們日漸疲憊就要藉助拐杖,又成為了三條腿。

我們不禁要問,在這樣一個歷程中,我們究竟又在追尋著什麼,這便需要我們去清醒地認知自己。但是認知自我又是如此之難,除去諸如財富、聲譽、情感之類的世事繁雜,我們自身便是一個通往認知之路最大的阻礙,因為自以為聰明的我們總以先入為主的方式定義著自己,他人,甚至世界。我以為,有經歷,有思考,有過一次次對自我的否定乃至實踐的過程之後,才會有真正的認知。認知自我如此,認知他人亦然,但我們的認知不應停留於此,用心去認知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用心去認知我們所處的社會和世界。世界以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聯繫而存在,這些聯繫以世界獨有而自發的方式尋找著它的均衡。這種均衡的背後則蘊藏著大自然自身的規律,認知世界和它的運行規律,並從中尋求到與自我特質品性的契合,有為有守,身處大勢,順勢而為,逆勢而守,萬事經營,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