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標兵事跡演講發言材料

我愛學生,從來都是以一種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他們,溫和友善,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幫助維護他們人格健康發展。關於美術課的內容在學期初我也常聽聽學生的期待。學期中及時尋問學生的美術學習困惑,儘量幫助解決。對後進生放低美術方面要求,教育其端正態度,而從未體罰或說些傷害其自尊心的話。對一些有缺陷的學生從不歧視,如果他們被其他同學嘲笑,我會及時教育不對的學生,及時維護弱勢學生的人格尊嚴。對偶有犯錯的學生,我也是很注意。不會讓他無顏見人,失去改過的信心。我從不會認為這些都是班主任或語文、政治老師的事。我知道每位老師對學生的未來都會有影響,而學生的心靈是最需要關懷的,它對人的成長置關重要。

學生對我的滿意率一直比較高,學生課堂的總體表現也不錯,學生對我的尊敬,和背後的稱讚,都是對我的回饋,我很欣慰。我感到“享受教育”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實地存在。

美術課其實是最不好上的課:我們所用教材沒有充分考慮城鄉差別,其內容的思想性,趣味性,多樣性,綜合性,開放性,很不適宜我們農村學校,教材要求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條件都難以辦到,學生從沒接觸過的美術形式眾多,而我們的課時一周僅一節40分鐘的課,還有供教師用的美術課教學參考書我從來都沒見過……這樣一來,上好美術課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標準”中對其價值作了如下確認:

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4.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我究竟如何適應眼前的環境,通過我的美術課盡力去實現這些目標呢?這真的是需要有相當的研究精神和整合能力。

於是我啃教材,做網蟲,更多的是做網蟲,長期關注美術類網站、部落格、空間,學習別人的美術教育經驗,下載保存有用的美術類文字、圖片、素材等資料。一年來,我個人在的辦公電腦里所存的東西超過8g。有人可能很是懷疑,怎么就會有那么多東西啊?美術是感性的學科,是視覺的藝術,也是人文的學科,加上我這人愛收集資料,有的圖片和文字或許美術課一直用不到,但要“要想倒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準備一桶水啊”。至少沒事看看,或者在解決美術相關事務過程中只是瀏覽了一下它們,對我的專業素養都是一種提升。我每學期還將全校學生的全學期美術作業從前翻到後,淘出優秀的,進行照相。有的上傳到學校網站,我的網易部落格,qq空間與大家交流。也讓學生的才能得以展示,提高自信與美術興趣。存在電腦的,我可以有空看看自己走過的教學路,從而得到一些反思。

每學期的課程內容,全按教材上,不現實;不用教材,全是自己安排的也不行。通過對學生的分析,教材的研究,網上的學習等方式,我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對教材順序進行調換和重組,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和改變,挖掘教材和生活的聯繫,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資源。力求更系統,更切學生實際,一步步實現教材目標。

從明確方向,蒐集資料,研究課程內容,到自己設計教案,畫范畫,做多媒體課件,從認真批改全校學生作業,準備美術材料到分析學生思考對策,與他人的美術交流和學習等等,都是很繁瑣的,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從不用過去的教案,上與過去一模一樣的課,因為藝術教育的“教育”價值核心在於對學生的藝術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連老師都因循守舊懶得創新,還怎么培養學生呢?我 “不一味貪圖簡單省事,要做就做好,精益求精” 的性格,致使我比大眾想像中的美術老師要累,這是必然的。我通常被大家稱作“夜貓子”,因為對於我來講,晚上十一二點休息很常見,凌晨一兩點的不少見,如果還有一些緊要活動,到三四點也不稀奇,到五點多天亮了,也是有經歷的。儘管如此,但由於我酷愛美術,對學生富有責任感與愛心,所以我感覺為美術教育付出的一切行動過程,都是一種享受。享受生活的充實,享受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