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聯考考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同學們,二十一世紀的到來,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信息網路化迅猛發展,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天下仍然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戰爭的根源,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阿富漢、伊拉克上空硝煙未散,沙特爆炸聲又響起,這無不提醒我們:沒有堅強的國防作後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沒有尊言;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就沒有人民安寧穩定的生活。國防是民族生死存亡之盾,是國家長治久安之本。因此,既要居安思富,高舉發展經濟之旗,又要居安思危,磨礪禦敵之劍。“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聽慣梨園弦管曲,不識旌旗鼙鼓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非常危險的。通過這次美伊戰爭可以預見,現代戰爭將打破以往“海、陸、空”三維模式,是一場“海、陸、空、信息、心理”的五維戰爭,高新技術在未來戰爭中將占主導地位,掌握高技術的人才是戰爭的主導者。正如軍委xx主席所深刻指出的:“迎接新的軍事發展的挑戰關鍵在人才。沒有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就無法掌握新的武器裝備,無法創造和運用新的戰法,也就不可能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因此,鞏固國防,加強國防建設,人才是根本。

時代賦予21世紀的軍事領域將是全新的內容,迎接新的軍事革命的挑戰關鍵在人才。世界已開發國家軍隊普遍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未來軍事領域的競爭,是高新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藉助國民教育優勢培養軍事人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軍隊中形成被廣泛付諸實施。美軍共有500多個後備軍官訓練團在全國近300所地方大學、650所中學分別高有低級和高級軍事訓練班,培養未來的預備役軍官。美國陸軍現役部隊中25%的將級軍官和40%以上校官、尉官畢業於這種訓練班。英軍利用地方院校培養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採取“招進來”“派出去”相結合,一方面直接從地方院校應屆畢業生中招募軍官,一方面選送部隊學員到地方大學攻讀。德國、波蘭、義大利等到國家作法大體相同,即向地方大學提供一定的獎學金名額,吸收大學生為部隊服務。我軍與世界上很多國家在軍官制度上有所不同,但在軍官來源上有共同點。這主要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及世界軍事革命大趨勢所帶來的必然結果。1998年解放軍總政治部首先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進行為軍隊培養幹部的試點工作,隨後又在全國22所高校展開試點。XX年5月,xx、xx正式下發了《關於建立依託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制度的決定》。《決定》指出,招收國防生是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必由之路,要求到XX年軍隊的軍地通用專業的技術幹部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培養,並明確從XX年開始全軍依託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國防生。

我們南京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之一,成立於1955年,領導指揮上海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等5省1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其防區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的東南門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南京軍區部隊是一支戰功卓著、具有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的部隊,其前身經歷了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等主要發展時期,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在保衛國防、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屢建功勞,湧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其中“英雄硬六連”、“南京路上好八連”、“鼓浪嶼好八連”和“戰鬥英雄—黃仲虎”、“抗洪鋼鐵戰士—吳良珠”、“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好乾部—范匡夫”等就是突出的代表。為了始終掌握未來軍事鬥爭的主動權、制勝權,軍區黨委把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提升到戰略高度,在充分開發利用軍隊內部人才資源的同時,積極走開依託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子。近幾年來,先後與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安徽大學和安徽理工大學建立依託培養關係,選拔培養國防生,XX年以來共招收選拔國防生近600名,從對首批畢業國防生一年來的跟蹤考察看,他們獻身國防思想牢固,文化基礎紮實,適應部隊環境較快,受到基層官兵的廣泛好評。目前,地方大學生幹部廣泛分布在軍區部隊各種指揮和技術崗位,一大批同志已經成長為本單位、本系統的骨幹力量,在軍事鬥爭準備和部隊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