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大會上的演講

感謝天主給我們在這裡聚會的機會,為我們帶來諾貝爾和平獎,我想我們在這裡共同用聖方濟的一段禱文來祈禱一定是非常適宜的。我們每天領受聖體後,都要用這段禱文來祈禱,因為它適合於我們每一個人。我總想弄明白的是,四、五百年以前當聖方濟撰寫這段禱文時,當時的人們一定遇到了和我們今天一樣的困難,我們將這段禱文修改得更加適合今天的狀況。我想在場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有了這份禱文,讓我們共同來祈禱:感謝天主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大家今天聚在一起,和平獎的獲得告訴我們,我們生來就是要為和平而生存,它也告訴我們,~除了沒有原罪外,他和我們簡直沒有兩樣,他明確地告訴大家,他給眾人帶來了一個喜訊。

這個喜訊就是所有善良的人所期盼的和平的願望,也是我們都欲得到的——一顆維護和平的心。天主是如此熱愛我們這個世界,他不惜將自己的兒子都貢獻出來,當然,這對他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天主是忍受何等的痛苦,才將自己的兒子貢獻給我們這個世界埃然而,當他將自己的獨生子送給少女瑪利亞時,她又是如何對待~呢?當他闖入她的生活中時,她將這個喜訊傳播給世人。當她走進她的表兄家時,這個未出世的孩子已經在她的腹中歡躍。這個孩子便是第一個為我們帶來和平訊息的使者。他,這個名叫~的人認識和平王子,他把和平帶給你,帶給我。但是作為男子漢的他仍嫌做的不夠,他用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悲壯行動,來向我們表示他對我們偉大的愛,他是為你,為我,為那些身患麻風病,為那些因飢餓而將死的人,為那些赤裸著身體橫臥在加爾各答和其它城市的大街上的窮人,為在非洲、紐約、倫敦和奧斯陸的窮人而獻身。他用他的死來勸告我們相互同情、互相愛戴。福音書中講的非常清楚:“像我愛你們一樣去愛;像我的父親愛我一樣去愛。我愛你們。”他的父親正是因為深深地愛著他,才把他貢獻出來。我們彼此間也應該互相愛戴,應該像天主對待他兒子那樣,彼此將愛心貢獻出來。如果我們說“我愛天主,但是我不愛我的鄰居”,這是遠遠不夠的。聖若望說“如果你說只愛天主,不愛鄰居,那么你就是一個說謊的人。”如果連每日相見,彼此接觸,和你住在一起的鄰居都不愛的話,那你怎么能愛一個看不見的天主呢?所以,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去認識愛的含義。愛是實實在在的,是痛苦的。

~忍受了極大的痛苦來愛我們,愛使他受難。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他的愛。他將自己變成麵包來讓我們充飢,就是讓我們滿足對天主的饑渴,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要體驗這種愛,我們生來就是要愛別人,被別人愛。~之所以變成一個男子漢來愛我們,就是要我們儘可能地像他愛我們那樣去愛別人。他故意把自己扮成一個飢餓的人、一個衣不蔽體無家可歸的人、一個病人或者一個犯人,或者一個孤獨的人、被遺棄的人。他對我們說:“是你們拯救了我。”他渴求我們對他的愛,就如同窮人們渴求我們對他們的愛是一樣的。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種饑渴,也許這樣的饑渴恰好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家裡。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曾經訪問過的一家養老院。這家養老院裡的老人都是兒女將他們送來的。儘管這裡的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點奢華,但是這些老年人卻都坐在院子裡,眼睛盯著大門看。他們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轉向一位老姐姐,問她:“這是怎么回事?為什麼這些衣食不愁的人總是望著大門?為什麼他們臉上沒有笑容?”

我已經太習慣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甚至那些掛在垂死的人臉上的笑容。但是在這裡,我看到的是一種對愛心的乞盼。那位老姐姐對我說:“這裡幾乎天天都是如此,他們每天都在乞盼著,盼望他們的兒女來看望他們。他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刺傷,因為他們是被遺忘的人。”瞧,這就是世上存在的另一個種貧乏,被愛心遺忘的貧乏。也許這樣的貧乏已經悄悄來到我們的身邊和我們的家庭中。也許就在我們自己的家庭中,已經有成員感到孤獨。也許他們的心已經受到傷害,或許他們處於某種焦慮不安的狀態。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能我們家庭中的其它成員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煩惱。類似的事情是否已經存在我們的家庭呢?如果是,我們又如何來包容那些心裡感到孤獨的家庭成員呢?假如你是母親的話,你是否能寬容自己的孩子呢?西方國家最令我吃驚的,是許多男孩、女孩的吸毒的現象。我總想搞明白這個問題究竟是誰造成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因為他們家庭中沒有人寬容、善待他們。他們的父母也許因為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照顧他們,可能一些年輕的父母過分忙於事務,致使孩子在街頭遊蕩,甚至染上了惡習。我們今天在談論和平,而這些事情恰恰都會破壞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