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愛校演講稿

朋友,你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生活中,這兒立紀念碑,那兒立紀念碑,卻不見有為教師立的紀念碑。你知曉其中的原因嗎?有位教授作了機智幽默而富有韻味的回答:道理很簡單,因為教師是不死的!教師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學生的身上延續!

是的,教師是不死的。教師的名字不是刻在石碑上的,而是刻在學生的心靈上。刻在人類文明史的豐碑上。

我慶幸,我是一名教師。科學發展,文明同行。翻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樸素的“天地君親師位”到戰略高度的“尊師重教”、“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難看出教師這一職業的不朽靈光。

教師自有教師的職業風範。教師首先是知識的傳播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1、2、3、4”到“x、y、z”;從“人、口、手、足”到“a、b、c、d”;從基本的“概念、公式、法則”到轟動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無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教師更重要的是社會文明的實踐者,革命導師列寧曾說過“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關鍵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人民教師,肩挑歷史,為人師表,獻身教育,教化頑童,畢生的心血,流淌在人類文明的長河;是教師把尊老愛幼、和睦相親的傳統美德,播種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當我第一次站在講台上,面對著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時,我真實地感到自身的責任重大和教師職業意義的深沉。教師有青松傲骨的師表形象,教師有寒梅吐蕊的生命本性,教師用自己的典範言行,抒寫了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相傳古代歐洲有個國王,舉行了一次最隆重的授獎大會,要把從阿爾卑斯山上采來的一枝並蒂桃花,獎賞給對社會最有貢獻的人。將軍,詩人,名家,學者都滿懷信心地登上了領獎台,卻又一個個空手而歸。國王最後把這枝桃花別在一位滿頭銀髮的教師衣襟上,對他說“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沒有你,既沒有將軍,詩人,也沒有名家,學者!”不是嗎?!徐特立老先生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愛,鑄就了中華民族的不朽靈魂——毛澤東;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又從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看到了金子的光輝遠沒有智慧之光強烈永恆。“希望工程”的實施,“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等戰略舉措,把教師推向了人類文明史的又一個峰巔。

我慶幸,我是一名教師。教師自有教師的生命情懷。教師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燃亮學生心靈的智慧之光,燃亮人類文明的進步之光。“蠟燭成灰淚始乾”,教師成灰光不滅,光芒萬丈,光照千秋。

教師是一隻渡船,將一個又一個生命載向智慧的大海,渡到知識的彼岸。人類文明的意識,因教師而提高,社會的文明進步,因教師才有了長足的發展。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到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歷史的長河中,無處不留有教師堅實的步履。

教師甘為人梯,扶一代又一代學生,攀越知識的高峰,讓一個又一個學生踩在自己的肩上,摘取科學峰巔的珠寶。

教師願做鋪路石,為學生鋪就成長的坦途,為人類鋪就發展進步的坦途。教師的本色在於無私奉獻,教師的偉大與高尚也在於無私的奉獻。如果說教育是社會的視窗,教師就是這視窗的一朵白玫瑰,給人們送去聖潔,送去溫馨。盛夏酷暑,有多少教師把愛的春風吹送,為人間送去一片陰涼;隆冬寒夜,有多少教師把愛的溫泉播灑,為人們營造千萬座宮殿。教師的生命,飄逸成雲,點綴著人們聖潔的心空;教師的生命,揮灑成雨,滋潤著人們乾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