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是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更高的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這裡的“自己”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張三李四;而具體的張三李四,都是有具體職業的,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
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人比人,氣死人”,因為你比的人,處於人類文明的金字塔尖,當然越比越覺得自己無能。但是,請別忘了,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我”。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的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即將畢業,可能升入大學,可能參加工作,但志願與職業的選擇現在還不能取決於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現實並非可以隨心所欲。因此,問題不在於你做什麼,而在於你要成為最好的——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個!
曾經有人告訴我,教師是最累的職業。如果你不喜歡這行那么你肯定帶不出什麼好班級。就算你當了班主任,那也不是長久的事情。
怎么才能高高興興呢?我就多想同學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塊兒玩,這樣孩子們也越來越愛我了。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能不高興嗎?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啊!怎么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麼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後進生”的稱謂)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也就平靜了,教育也就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想做一個“最好的教師”而已: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教師,多么有意思!不是沒有過挫折,不是沒有產生過煩惱,但有一個信念支撐著我:只要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只要我人格的豐碑深深地鑄進學生的心靈,我就無往而不勝!也曾遭到非議和誤解,因而也有過灰心喪氣的時候,但每當這時,我就問自己,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這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