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在座的4134名同學順利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即將開始新的人生旅程。我代表學校,向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每一位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導師,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向支持鼓勵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今天,是你們學生時代最後一次在學校的集體亮相。此時此刻,我看到了老師們的欣慰與不捨,看到了親友們的自豪與喜悅,感到了你們對流蘇撥動的期待。坐在這裡,你們可能在回味過去幾年的美好時光,憶起與導師、同學探討學術時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在朝夕相處中結下的亦師亦友的情誼。在幾年的研究生學習中,你們經歷了選題報告前的苦苦求索,獨立研究中的反覆煎熬;經歷了第一次做學術報告的忐忑不安,學位論文送審後的漫長等待;經歷了求職時的迷茫彷徨,等待工作offer的緊張焦慮;你們在百年校慶中留下了精彩的瞬間,在集體婚禮上鎖定了一生的幸福……當這些記憶的片斷一一閃過,你們或許更會想起,當初的自己曾懷著理想而來。如今,未來之路已經開啟,大家又有怎樣的期許呢?
最近,我與你們中的一些同學座談,感受到你們都充滿了青春的理想和激情。同學們有的將繼續追求學術,有的要投身經濟建設,有的將紮根西部和基層,還有的想自主創業。在告別校園步入社會之初,可能會有同學覺得自己身上帶著清華的光環,頂著博士、碩士的帽子,有一種優越感。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清華從來就沒有光環,清華只有求真務實、行勝於言的傳統。我們尊敬和懷念的陳寅恪先生,當年受聘清華國學院時,沒有文憑、沒有著作等世俗的光環,卻因學識廣博而被尊為“教授的教授”、“全中國最博學的人”。“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為了新中國的核子彈事業,曾化名王京”長達17年,像王先生這樣的清華人“以身許國”所綻放的光芒,“比一千顆太陽還亮”。在座有一名碩士畢業生,當年以優異的聯考成績進入清華,6年後在江蘇省選調生考試中取得第一名,今天之後就要赴基層工作。有人問他:“你以後到工作崗位上,以前的光環都會褪下,害怕被學校忘記嗎?”他回答說:“每年這么多畢業生,如果母校都記住的話,記憶體也不夠啊!對我來說,與其被清華記住,不如被人民記住。”我相信,你們也會和這位同學一樣,褪掉光環,靜下心來,靠創新、實幹、擔當,用知識、智慧、熱情來造福社會、書寫人生。
從今天起,同學們無論乾哪一行,也無論站在什麼舞台上,我們都有著“清華人”這個共同的稱謂。清華的聲譽是前輩清華人用智慧和汗水鑄就,是清華精神文化的長期積澱,而不是浮華虛無的光環。即便有所謂的光環,也不過是外在的形,是虛有的名。只有把清華精神融入血脈、化為行動,才能拋棄本不存在的清華光環,做一個實實在在、真真正正的清華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在面對困惑與迷茫的時候,在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時候,我們要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用責任和奉獻證明自己的價值,在理想指引下堅定前行。正如最近xx學長語重心長的囑咐:“在今後的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不要只想著一路上鮮花鋪路。當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要驕傲自滿,要謙虛謹慎;當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要越挫越奮、自強不息。”清華人要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不在於你說什麼,而在於你乾什麼;不在於你當什麼,而在於你做出什麼;更不在於你曾經擁有什麼,而在於你付出了什麼!希望大家走出校園以後堅守理想、堅定信念,在社會這所大學中繼續磨練成長,受得了委屈,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在順境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始終堅持原則,永遠樂觀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們都將會有所擔當,有所作為,為社會進步留下你們的印記,為清華聲譽增添你們的光彩。
同學們,家人對你們寄予厚望,母校對你們寄予厚望,祖國和人民更對你們寄予厚望。無論你們走到哪裡,清華母校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永遠支持你們、永遠祝福你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