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誠信的演講稿

貪便宜、甚至只是小便宜也是耍小聰明人的特色之一。如果是上班,他們很算計如何晚來一會,早走一會,中間溜出去一會。為公家辦事、為他人辦事,揩點油。飯桌上多吃一口菜,付帳時縮短一尺頭。下棋時,偷吃一顆子,不管最後勝負在誰手。揭人一次傷疤,看人一個笑話,逞口舌之能,以為樂趣。但最後失去的又何止千何止萬。如果一個人被戴上“不可信”的頭飾,那就等於一錢不值了。

相反,大聰明有誠信二字在,就價值連城。誠信對一個人,特別是對那些有遠大報負的人,是可貴的無形資產。能力將決定資產的最後價值。李嘉誠就是靠誠信發家的。

上級聘用一個人,除了能力,要看這個人可靠不可靠。我們選舉一個人,除了能力,也要看這個人可信不可信。可信可靠,也就是誠信,是一個人的人品,任何人都會注意到的。即便是一個狡猾的人,也願意交誠信的朋友。誰不怕被別人耍?誰不怕被別人騙呢?

一個人如果可信,什麼機會都可能有。或錢或物、或權。給你一個連,就是連長;給你一個軍,就是軍長。給你一個學校,就是校長;給你一個公司,就是總經理或董事長。給你一個市場,你就能發大財。給你一個國家,你可就是總統了。但如果誰都不信任你,你就真的一無所有。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危機,但最大的危機是信任危機。沒有信任就沒有機會,而機會又是無價的財富。不可信的人即便等到了機會,也還會喪失掉。比如林彪,黨章都寫上了接-班人,最後也還是成了一紙空文。

誠信應該是做人的根本。當然,誠信和善良是分不開的。人不善良,也很難誠信。我們主張與人為善。

批評和勸告,其實都是與人為善。但人們往往不理解而牴觸,甚至耍點小手段對抗之。貌似聽進了批評、接受了勸告,實際又另搞一套。耍小聰明者,常常自鳴得意。他們總以為是矇騙了別人,其實最後吃虧的是自己。聽人勸,吃飽飯。聽不進勸告,總有一天要丟飯碗的。

一個人又智慧、又真誠,機會就會很多、很大,你甚至可以選擇,前程是無限的。相反,天天耍小心眼,處處都為一已之私利,那就會走進死胡同,別人想幫都幫不了你。

俗話說:心誠則靈。無論與什麼人相處,無論做怎樣的事業,我們都應該有一顆金子樣的真誠之心,那真就會“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呀!

no.3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今天很榮幸能與大家一起探討一個永恆的話題——誠信。什麼是誠信?詩人說,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爺爺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後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中華民族素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傳統美德。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就大力倡導、弘揚誠實守信。誠信的例證,更是不勝枚舉:漢代的季布“一諾千金”是誠信;同仁堂三百年金字招牌不倒是誠信;劉皇叔三顧茅廬,臨終託孤是誠信;諸葛孔明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也是誠信……先哲們用自己為人誠信的高尚作風,譜寫了一曲曲千古不朽的讚歌。

當歷史的車輪駛進新的世紀,我們的社會為什麼用沉痛的聲音呼喚著誠信?請看調查資料:

我國由於不誠信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達6000億,其中由於逃避債務造成的損失1800億,由於契約欺騙造成的損失55億,由於產品質量偽劣造成的損失至少 XX億。多么驚人的數據,多么可怕的事實!我們不想說商業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不想說“殺人奶粉”造出的“大頭娃娃”;更不想說公開課上的 “出色配合”……當“打假”也成了假打的時候,我們還能說些什麼?XX年4月16日,一向很少題字的朱熔基總理,也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親筆立下了“不做假帳”的校訓。“不做假帳”,字字千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