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誠信是金

誠信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失掉了別人對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們豈不是會成為人人避之的獨行者?如果將“爾虞我詐”用在商業運作或人際交往中,我想這個社會是可悲的。我還記得一位老教師曾經對我說:“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沒有誠信的社會,是一個蒼涼而荒蕪的社會。我們誠信待人,誠信處事,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收穫的是友誼和尊重。這是一份無形的財富,這是一筆沉甸甸的無價之寶。把誠信作為根基,攜誠信上路,我們的生命之旅會更加多彩!同學們,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不要讓誠信只出現在紙上,成為我們的口頭禪,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誠信無處不在。同學們,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祖國建設才能如日中天,欣欣向榮。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讓誠信之歌唱響整個大地!我的演講到此,謝謝大家!第二大家好!今天我站在這裡,主動要求和大家一起談談誠信,絕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有歷史淵源的。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為流傳。商鞅立木取信,獲得了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掛劍了卻徐國國君心愿,被傳為千古佳話。誠信自古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然而,作為21世紀青年的我們,誠信這一美德卻正在被逐步淡忘和遺失……如今,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日益嚴峻,該怎樣去誠信做事,更怎么才能誠信做人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老實的人吃虧,說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考試除了衡定、評判、鑑別大學生的學業成績外,在選拔性的考試中,更是一種競爭。

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甚至作弊。可能有人會說,可我們誠信的精神還在,到了做大事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將誠信。試問,什麼才是所謂的“大事”??誠信的精神又保留了多少呢?往周圍看一看,我們不難發現,校園裡暴露出來的誠信問題很多很多。小到捏造實驗數據,大到考試舞弊抄襲。用一句精練的話來概括,可能就是“只求考試能過,不管方法對錯。”這已經不止是學術上的問題,這更是思想道德修養上的問題。但是,對於如此種種,大家好像有點習以為常了。也許是我們的社會變得寬容了,然而,這種寬容到底是一種進步或者說是一種倒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