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演講稿範文:尋找心中的那盞燈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不知道你們是否聽過這個故事。說是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子在屋裡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獎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

17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回到磨坊見驢子朋友,並談起這次旅途的見聞: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峰,晶瑩的冰雪……使驢子聽了大為羨慕。驢子驚嘆道:“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

“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是大體相等剮,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獎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是的,我們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相同的時間裡,我們是像馬一樣有目標地一直向前走,還是像驢子一樣繞著圈地原地打轉呢?再縮小來看,大家都是四年大學,在這四年里,你是有著明確的目標勇往直前呢?還是沒有目標,渾渾噩蠶,就像順口溜里唱的一樣,“起床從不疊被,學習從來不累,常常夜不能寐,思考誰最般配,明知不學不對,仍然喝酒聚會,考試啥也不會,重修不過就退”呢?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迷惑,那是我剛入大學的時候,沒了高中時簡單而直接的目標——考上大學,我在自由的近似無人管的大學裡,幾乎迷失了方向,甚至迷戀起網路遊戲。直到一節憲法課,老師問我們:“如果理想是心靈的一盞燈,你們的燈是什麼?是考公務員當官?做律師掙錢?還是為法制的進步而學習法律呢?”

當時,我們都沉默了。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父親是恢復聯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經歷過豆腐加白飯的求學生活後,他卻在畢業時,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優越條件,回家鄉做了一名教師,一乾,就是二十年。年幼的我不懂父親的選擇。直到有一天,我翻出了父親的工作日記。父親寫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這裡更需要我,所以從回來了。”

那一刻,我讀懂了父親,讀懂,他心中的那盞燈——他與許多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樣,無私奉獻,以建設家鄉、普及教育為己任,一直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至今。如今,我們已經長大,那我們的理想是什麼呢?於是,我踏上了自己的尋燈之路。

我從法律的書海里尋找。從古代的巴比倫法典到當今的法律法規,法律一直在用最嚴謹的語言,講述著公平與正義的故事,記錄著社會的夢想。漸漸地,我迷戀上了這樣的語言。

我到前輩那兒去尋找。去聽學者講座,與學長辯論。當看到他們會為明確一個法條而廢寢忘食,會因爭論一個案件開一夜的臥談會時,我找到了一個法律人應有的信仰和精神,也確定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也從實踐中去尋找。署假回家時,我做了一名普法志願者,到村里去出板報,封田間去做調研。我為自己學以致用而快樂,也為看到許多人因不懂法造成的悲劇而難過。我才懂得,讓全社會的人都懂法、守法,是構建和諧社會最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