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言稿

大學生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年輕活力優勢,推動“八榮八恥”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普及和升華。

榮辱觀是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是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榮”和“辱”作為一對道德範疇概念,自從人類社會以來便緊緊伴隨著人類。“榮”即光榮、榮譽,“辱”即恥辱,它們反映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由於實踐或交往活動等原因,,得到他人、群體、社會給予的肯定的、積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消極的評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上的滿足感、自豪感或羞恥感、自卑感。榮辱涉及的是個人人格的追求與拒斥的問題,求榮拒辱是人的一個獨特現象。榮辱觀是人們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榮與辱,它們的相互關係,以及在人生實踐中對榮辱應有的態度等問題所持有的基本觀點。不同的時代、民族和階段,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榮辱觀”。一個人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明確了什麼是光彩的事,什麼是恥辱的事,才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社會只有樹立了是非分明的榮辱觀,才能成為精神文化大國,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高校必須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高度,切實提高大學生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性的認識,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大學生行為準則和習慣。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我們黨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指導思想。

2、宣傳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系。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繫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現實,而且表明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3、堅持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於改革、敢於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堅持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xx同志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各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其次,大學生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發揮應有的的作用,就必須弄清生命觀也就是生命的價值觀。

1、生命是世界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更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類的生命存在及其創造歷史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生命價值觀的導引與驅動下進行的。在人類漫長的求真、求善、求美、求聖的歷程中,總是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已有本我的超越、對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無數個體對生命價值的尋繹繪就了色彩斑斕、波瀾壯闊的人類歷史畫卷。雖然在不同的時空體驗中具有不同的生命價值觀,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能否具有科學的、適時的、進步的生命價值觀,既關係到個體生命的精彩與否,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

2、生命價值觀從層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樸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學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發的,而後者則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覺生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的生命觀,使生命價值觀擺脫自發、感性、零碎的痕跡而超升到理性、系統和科學的境界。

4、對於生命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的理解。廣義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陳代謝力、繁殖力、生長力和環境適應力的動植物和無機物,生命的存有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生命體不能脫離與外界的關係而存在;二是構成生命的各個系統內部、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外界之間能作出有機反應;三是生命的各個組成系統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正是在開放中才能與外物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實現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從狹義上看,生命就專指人的生命,具有三個特質:一是與其他個體密切關聯;二是具有一個內在的完整結構,這個結構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因此是一個生物;三是經過不斷努力的自我超越,以達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實現或自我改造。

5、與“生命”相關的還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人生滋味的總和, “生命”是“生活”的基礎,沒有“生命”就沒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顯現。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帶有特殊性,每個人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和體驗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從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則更多地顯現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於一種血緣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構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於人的超越性本能,這可稱之為生命的“大同”。但是,這種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種基礎性存在,由於人的生活的“個性化”傾向和“特殊性”特徵,每一個人所演繹出的現實的生命畫卷又駁雜紛呈,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異”,生活就是生命從“大同”走向大異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的存在都可稱為“生存”,它是一種物性、感性的對象性的實存。對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碼的存活狀況。“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終圍繞著展開和鏇轉的軸心和主體。

6、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人們是為了什麼以及怎樣“生活”和“生存”?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生觀與世界觀有著密切的聯繫。人生觀是世界觀在人生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世界觀是人生觀的思想理論基礎,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世界觀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為什麼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卻成了狗熊,遺臭萬年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當初他們參加正確的時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態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革命,有的則是為了當官、發財、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澤東和周佛海這一正一反兩個人來說,毛澤東早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結果他從韶山沖走上了天安門城樓,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周佛海在黨的一大以後說過,他之所以參加革命,就是想當官、想發財、想出名。由於個人的目的一時未能實現,後來他便投到了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懷抱,成為民族的敗類,最後人民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從黨的一大代表的不同人生軌跡中,我們基本上知道了什麼叫人生觀。所謂人生觀,就是人們對於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評價。人生目的,就是人活著究竟為什麼,人生在世應該確立什麼樣的奮鬥目標;人生態度,就是怎樣立身做人,怎樣對待和處理人生當中遇到的各種矛盾;人生評價,就是怎樣看待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這三個方面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具體體現,人生評價是人生觀的基礎。

8、 正確的人生觀,是指在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指導下所形成的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這種人生觀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即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基礎,以團隊精神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目的。它全面正確地回答了人為什麼要活著、做什麼人、怎樣做人等基本問題,是迄今為止最進步、最科學的人生觀。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要自覺地堅決地做到“四個反對”與“四個樹立”。

第一,反對利已主義的人生觀,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只有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為集體為他人的利益,盡心盡力地工作,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才是光榮的人生,閃光的人生。”

第二,反對享樂主義的人生觀,樹立奮鬥拼搏的人生觀。如果一個人活著只是滿足個人的吃喝玩樂,那和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那只能是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講的“豬欄的理想”,必然走向墮落和歧途。倘若“你活著為享樂,我活著為享樂,大家一起來享樂”,誰來為社會和他人提供物質生活條件呢?與之相反,奮鬥拼搏的人生觀認為,幸福與奮鬥、拼搏緊密相連。幸福的源泉在勞動和創造之中,在謀求集體利益的奮鬥之中。只有人人都奮鬥拼搏,對社會盡職盡責,社會才能進步,才能發展,才能提供人們享樂的物質條件。這種人生觀揭示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義。無產階級從來不反對正當的個人幸福和適度的物質享受,但要求必須把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統一起來,把勞動創造和生活享受統一起來,把個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統一起來。馬克思有句名言佳句:“能使大多數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恩格斯也曾深刻地指出:“個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反對遊戲人生的人生觀,樹立鄭重對待人生的人生觀。在思想品德上,應追求志存高遠,建功立業,無私奉獻,報效祖國;在工作作風上,應追求令行禁止,艱苦樸素,勇於開拓,百折不撓;在生活情趣上,應追求健康向上,以苦為榮,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在行為儀表上,應追求服飾整潔,文明禮貌,舉止端莊,開朗大方。有一位名人說過:“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生是短暫的,但她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好與壞、成與敗、善與惡、榮與辱、順與逆都有一個臨界點,這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看你是遊戲她,還是鄭重對待她。”在社會生活中,權力地位、金錢美女、安逸享樂,富貴榮辱等五花八門的誘惑,始終影響著我們。我們只有樹立鄭重對待人生的人生觀,才能做到善於把握自我,見權不爭,見錢不貪,見色不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始終以旺盛的精力學習和工作。

第四、反對消極頹廢的人生觀,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認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持這種人生觀的人,堅信自己的歷史使命與社會發展相一致,堅信自己的事業必然取得勝利,因而其人生態度始終是充滿信心、積極進取的有了這種人生觀,就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對這個問題,大家熟悉的陳毅元帥曾經講過一段話,非常深刻。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後,蔣介石派出重兵,對朱德和陳毅率領的起義軍進行圍追堵截,鬥爭異常艱苦。在這樣的形勢下,部隊士氣低落,一些人悲觀動搖起來。為了在困境中保住這支隊伍,堅定大家的正確信心,陳毅召開全體軍人大會,親自作政治動員。他說:“南昌起義是失敗了,但南昌起義的失敗不等於中國正確的失敗,中國正確最終會成功的。我們大家要經得起失敗局面的考驗。在勝利發展的情況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敗退卻的情況下,做英雄就困難得多了。只有經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後來,這支隊伍在朱德和陳毅的率領下,終於衝破了無數艱難險阻, 同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勝利會師於井岡山。作為肩負崇高使命的正確戰士來說,今天,我們仍然要牢記陳毅元帥的這段話,以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逆境和挫折失敗,自強不息,奮發向上,駕馭人生之舟乘風破浪,揚帆前進。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佳句作為本課的結束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