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讀書學習、探索新知的習慣。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學習能夠重塑人生。讀書學習,是讓你們長久葆有敏銳思維、開闊視野、創新能力和進取精神的最好方法。過去四年,你們接受了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廣泛汲取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領域的學術菁華。在未來的日子裡,無論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選擇繼續深造,我都希望你們能保持永遠學習、探索新知的人生狀態。

作為一代國學大師,曾經任教於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錢穆先生,與同代其他思想家、學問家不同,他沒有念過大學,更沒有留過學,他從鄉土中完全靠自身努力,通過勤奮始一而終的學習最終成為史學巨擘。法學泰斗芮沐先生是我國經濟法和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奠基人,如同做學問一樣,先生喜歡追求新意,對新鮮事物有著特別的興致,即使年事已高也經常到中關村電腦城、圖書城去,遇到新型電子產品便會走上去親自體驗。他們不僅傳授給我們知識,更給我們樹立了堅持學習的榜樣!

學習不僅是一個目的,應該成為我們的生存方式。學習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但這永遠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前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報導了我們學校一位保全甘相偉,他在北大西門站崗,很苦,很累。但他堅持讀書,到處“蹭課”。他寫了一本書叫《站著上北大》,我在他書的序言中寫道:我不只一次地對北大同學們說過,最聰明的學生應該是那些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北大資源武裝、提高自己的學生。相偉在這方面的智慧簡直發揮到了極致。同學們到社會中,希望你們善於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不斷學習思考,不斷追求新知,只有這樣你們才會不斷豐富自己,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永遠處於優勢。相信社會是個大課堂,你們會在那裡同樣書寫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希望你們永遠保持不畏困難、堅毅卓絕的品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為學為人亦都 如此。今年是老校長馬寅初先生誕辰130周年。當年《新人口論》遭到錯誤批判的時候,馬老表示“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這種“堅持真理,不畏權勢”的赤子情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的學術追求,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人生有起有落,如同比賽有輸有贏。歐洲杯昨天凌晨結束了,相信在座的同學有很多看了全部比賽。16支球隊,也許再次印證了“足球是圓的”。但落後時不放棄,被動時不慌亂,平淡時不焦躁,占優時不驕傲,這樣的球隊就能戰勝自已,超越自己,走得更遠!

北大人歷來不缺少雄心壯志,也不缺乏挑戰巔峰的勇氣,一走出校門,你們將被社會高度關注,但“系出名門”不等於成功,能夠被認可才是關鍵。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打完小組賽,還有淘汰賽,問鼎冠軍更是艱難!所以,始終堅守對未來的希望,始終保持堅毅卓絕的奮鬥精神,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才會邁上人生的巔峰。

去年十一月,我來到我們考古實習基地,我看到了同學們在周公廟遺址考古現場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深深地觸動了我。遠離燕園,這些同學們的生活不可謂不苦。同學的臉被曬黑了,說話的聲音響亮了,吃飯的飯量也大了。但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精神狀態是那么的飽滿,他們對專業的投入是如此的執著。在給我的匯報中,一位女同學有這么一段話:一把手鏟,一副手套,一片天地;一個隊伍,一個院子,一個集體;選擇一個事業,像做灰坑一樣做到底;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像整理資料一樣整整齊齊;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像統籌一個探方一樣仔仔細細;考古,是一種態度,一種方式,一種神聖;在這裡,我們在播種,也在收穫;我們挖掘的是歷史,也是屬於民族、屬於自己的意義。周公廟的旅程,正在進行,也將伴隨我們的成長進行下去,一天,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