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頒獎典禮發言稿

追尋教育夢想,收穫專業成長

各位教育同仁:

你們好!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XX年來,我堅守著教育的夢想,將執著追求與腳踏實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靠著教育工作中的點滴付出與積累,在奮力拚搏中自己也得到了不斷成長。能夠被評選為“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我感到十分幸運,感謝教育時報給我這次訴說心聲的機會,與大家分享成長中的快樂。

一、夢想在堅守中生根

一直以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的話深深的觸動著我:每個人都應該有夢,夢在每個人心裡,掌握在每個人手中,我們應該寫自己的書,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有所追求,就要有所捨棄,選擇堅守,就要享受孤獨,追求成功,就是要讓自己的人格熠熠生輝。

1995年,年僅17歲的我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最差的一所中學,每天面對的是其他學校“過濾”後的問題學生,當時就有人婉轉提醒:這么年輕來到這樣的學校,有什麼奔頭?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我曾經感到失落和無奈,但是走上講台的的第一天,看著學生天真而又期盼的眼神,心靈深處的那股源泉油然而生。我要有自己的夢想與追求,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我都不能讓這種現狀影響我對工作的追求,動搖我心中的理想。然後,我便不再多想,把自己的熱情和執著投入到了土房子改建而成、沒有窗戶、不蔽風日的昏暗教室內,一乾就是七年,七年中,可喜的變化讓我有了更多駛向理想彼岸的衝動。

二、讀寫為我插上翅膀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做了教師,才知道知識的貧乏,於是把書籍作為自己成長的土壤。農村的生活單調而貧乏,寂寞而寧靜,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學會了與書為伴,用心思考,同大師對話。可以說:無論是床頭、辦公桌,只要屬於自己的地方,全部被書籍占滿,記得最初為了領略《河南教育》的風采,我幾乎跑遍了全鄉的所有學校,還記得拿到《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如獲至寶,不到兩天的時間,我便把它讀完。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當教師忙到沒有時間看書思考的時候,教育的資源也就徹底枯竭,為了找到源頭活水,我常常陶醉於教育類、文學類、生活類等書籍的閱讀。近幾年來,我還先後訂閱了《國小青年教師》《河南教育》、《國小數學教育》等十多種教學雜誌,而今上網閱讀也為我學習提供了便利,書籍不斷充實著我,為我注入新的能量,我願在讀書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遠。

我在新浪網以“山高人為峰”為名註冊了部落格,每天堅持在網校和部落格記錄自己教育生活的點滴,為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剪影。在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新、總結、反思中改進,讓課堂因為思考而變得更有深度和特色。大量的、高品位的閱讀,勇敢地、大膽的思考,自由地、深刻的抒寫,促使自己在反思教學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專業發展道路上走的更遠,離名師和專家型教師的距離更近。

三、賽課促我振翅飛翔

這些年的讀書歷程,豐富了我的思想內涵,使我對教學的解讀更加深刻。《細節決定成敗》讓我明白教學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吳正憲與國小數學》讓我學會了如何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讓我了解課堂如何設計巧、效率高、氣氛活,如何由“學數學”變成“做數學”,我嘗試著將自己學習後的所思所悟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的新方法也越來越多。

為了讓數學課堂在理性的土壤里成長出激情來,讓數學課堂有深度,有恆力。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廣泛涉獵,融匯貫通,不純粹的教數學課,聽數學課,特別注重數學課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加強其他學科教師的交流,看語文學科方面的書籍,每學期嘗試上2節數學以外的課,這些嘗試讓我學到了許多數學學科之外的知識,讓我對問題的思考逐漸理性。

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一個人成功有兩個前提,一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二是追求成功。 XX年以來,我六次參加市優質課比賽, XX年作為許昌唯一選手參加省教育系統教師技能大賽,XX年代表市參加省優質課比賽,在不斷磨礪中獲得成長的快樂。

在XX年的市優質課評比活動中,為上好《認識圓柱》這節課,我讓全校講過這節課的老師一個個談上這節課的體會。每講一遍課,就修改一次教學設計, 草紙也不知揉掉了多少張,我整整設計了60多遍教案,一次次備課,一次次試講,一次次修改,時間最緊張的時候,往往是下午修改教學設計,晚上熟悉教學流程,準備教具,第二天上午進行試講,為了多一些練習的機會,我經常把課桌當做學生。每講一次課,都要進行一次反思: 一個詞語,一個動作,一張幻燈片中的一個字,都反覆斟酌。為了設計出一個精彩的課堂練習,我查遍了蘇教、北師大、新世紀版的教材。我在家進行了上百次的演練,家人成了我的忠實聽眾,即使和孩子上街,我嘴裡也在念叨著教學實錄,無數次的演練竟讓我那4歲多的孩子都會說:爸爸,我來給你講講這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