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二中姜三月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氤氳書香,快樂成長》。
有人喜歡“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奇情盛景,有人喜歡隨心所欲“一蓑煙雨任平生”,有人喜歡踏雪尋梅的超然意境,有人喜歡天然無飾的清水芙蓉。而我獨獨喜歡落霞孤鶩的秋水伊人,靜靜的吮吸中外文化的書香墨韻。“心遠地自偏”的恬淡,讓大學時代的愜意與歡暢一直瀰漫在我簡單而清貧的生活中,所以我時刻都是快樂和滿足的。
畢業時,我曾用單純的情懷去設計為人師的桃李滿園,用年輕的心,熱情的去描繪錦繡前程,憑著“做最好的教師”的執著,衝破千山,跨越重重阻撓,來到著方帝王將相鄉,夢想在這方聖地成就未來。活力四射的學生曾讓我激動不已,仿佛他們就是自己高中的風華正茂,只要和他們在一起我就會精神百倍,不吃飯不睡覺都不會疲憊的,對工作更是充滿信心。這股熱情支持我堅定的走到現在,雖然教師的生活平凡而煩瑣,工作的艱辛而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真正苦惱在於專業成長路上的荊棘和險峰帶給我的迷茫。總感覺大學時認真研習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在教學中無用武之地,自己渾身解數不知怎么用,又不知道如何去改進,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也沒發現有什麼不當之處,也許教學這門藝術真的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功嗎?課堂教學如何才能高效而讓學生輕鬆,試圖做一些努力,但效果並不明顯,在盲目的探究與急躁的心情中感覺到了無助和壓抑。
就在我痛苦於無路可尋之時我縣開展了教師讀書活動,我校教研室和相關部門派專人定期組織學習,其中《課堂教學臨床指導》一書以教師課堂行為為研究重點,運用心理學、教學論、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借鑑臨床診斷的方法,分析記錄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並提出了教師課堂教學與課堂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讓我的教學一下子走進了豁然開朗的桃花源。
在認真的學習後,對相關的理論進行了研究,本書的五部分無論是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課堂交往指導,還是臨床指導和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臨床指導都在不同的程上度給我以啟示,尤其是在第二部分中關於教師角色定位著述,讓我正式審視自己,由以前純粹模仿想到了如何去突破,因為年輕沒有失敗,在新課改中關於教師角色轉變的話題屬老生常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由教學過程管理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由絕對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應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由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還要是一位主動的認識者;完全的接受者;熱心的建議者; 積極的學習者;務實的實踐者;權威的發言者等等。但作為教學一線的,承擔聯考壓力的教師我們到底該是什麼“者”呢?難道真的都能兼顧嗎?那么我豈不該是一位文理兼同的全才!恰好本書中結合教學實際為一線教師明確身份。對與我而言,首先在教學中該是一名擁有厚實文化底蘊的指導者,於教研該是一名敢於挑戰權威的開拓者和研究者,和學生交流我該是他們合作學習的夥伴。
我首先做的是放下一個故作嚴肅的師者臉孔,從和學生做朋友開始,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實現自主學習,打破我高高在上的講說,把講台和說話的機會都“出租”給學生,而我索要的租金是他們出色的發揮,我叫做禮上往來。學生們也樂意回饋我一份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