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縣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人民內部矛盾的調處化解,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著力夯實創建平安和諧**的堅實基礎。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成為影響我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營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創造平安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好民眾的切身利益問題。要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把執政為民、執法為民作為我們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標準。在這個方面,我們少數同志存在一些思想誤區,認為造成上訪的原因主要在民眾,甚至總是認為民眾不聽話、是“刁民”,這是極端錯誤和有害的。實際上,大多數人民內部矛盾是由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引起的,大多數通過做工作都是可以解決的,在處理這方面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抱著對民眾“愛三分、敬三分、讓三分”的原則,切實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堅決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要滿懷深情、滿腔熱情地為民眾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問題。在工作實踐中,要做到“三個相統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做到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相統一,做到對上級負責與對民眾負責相統一,做

到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相統一。堅持按政策辦事,堅持依法辦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好民眾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與此同時,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要抓好新的《信訪條例》的宣傳教育,引導民眾正確處理“三種關係”,即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要積極引導民眾通過正當的渠道反映和解決問題。第二,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要充分發揮我縣維穩信息督查員隊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維穩信息網路,進一步形成“職責明確、關係順暢、反應靈敏”的維穩工作機制。要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矛盾排查調處責任,決不允許把本部門、本單位應當解決的問題推給上級或推向社會,決不允許因部門之間互相推諉扯皮導致矛盾糾紛升級,引發大的事端。必須重申的是,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要堅決追究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法組織包括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的作用,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一旦發生群體性事件,當地主要領導要親臨一線,面對面做民眾工作,迅速平息事態。第三,必須堅持公正為先,高

度重視和妥善處理民眾涉法上訪問題。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中國的老百姓是怕打官司的,人民民眾只有感覺到理無處說、狀無處告、冤無處申,最後才會找到我們司法機關。可以說,司法是否公正,是反映社會是否公平、是否正義的一個明顯的信號。因此,要創建平安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涉法信訪工作,採取切實措施,堅決遏制涉法上訪上升的趨勢。要把涉法上訪情況列入政法隊伍建設、政法工作綜合考評的內容,對司法不公、執法不當引發上訪影響社會穩定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需要特彆強調的是,政法幹部要堅持依法履行職責這個永恆的要求,堅持公平正義這個永恆的主題,堅決防止因工作不到位、方法簡單粗暴、執法不公等主觀因素引發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