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發言稿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在教語文課時,讓同學們一個學期寫作文的題目都是圍繞《學習是快樂》展開,第一周寫讀書是快樂,第二周寫做作業是快樂,第三周寫寫字是快樂,就這樣一直寫下去,堅持一個學期,對“學習是快樂”有了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訓練語言中,積澱了思想,奠定了積極上進、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說明: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無定法,教育中無論什麼事,只要我們深入認識了,只要我們認真去做了,就能夠使思想提升一個層次,使靈魂上升一個境界,使人生不斷獲得新的突破和超越。就如普普通通的那句話:“一份汗水,一份收穫”,如果我們能夠深入認識,並把它作為一種信念堅定下來,把它作為一個座右銘銘刻於心,讓它時時刻刻激勵自己,那么,不僅是終身收益,而且輝煌燦爛的人生也會從此開始。

習慣的養成是個大問題,是伴隨著一個人終生成長和發展的大問題。習慣的養成又是一個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經久不息的話題。我記得在15年前,“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就被商橋高中的所有學生銘記於心,15年來,商橋高中經歷了幾任校長,學校也經歷了幾次改名,但這句他們一直沒有丟,今天,如果你去問郾城高中的每一位學生,他們都能夠講出這句話,並且有了更為豐富深刻的內容。一句話可以激勵一屆屆學生,也可以成就一屆屆學子。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注意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無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以“細節決定成敗”的嚴謹態度立身行事,塑造自己的人格,成就自己的事業。

那么,養成習慣的標誌是什麼呢?我們自身有哪些好的習慣?又有哪些不良習慣呢?判斷習慣的標準是看這種行為是不是自動完成的。例如你每天要刷牙,日久成習慣,哪天忘了就感覺很彆扭,刷牙這種行為就成了你的一個好習慣;再如飯前便後洗手、早上定時醒來、騎車上路走右邊、果皮紙屑不亂扔、別人休息和工作時輕聲慢步走過、別人說話時很自然地成為一個忠實的聽眾,諸如這些行為如果不是在別人的監督下,不是在外來的壓力下才完成的,這就是你的良好習慣。早上跑操,有些同學跑了幾年,離開學校跑操的事就被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就是沒有養成習慣。

習慣有那些呢?我個人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思想意識的,叫做思維習慣;另一類是具體行為動作的,叫做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又有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生活習慣里又有我們經常講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等。

我一直認為:思想是行動的導師。任何行為都受思想的控制和指導,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辦不成的事。有一本書曾經風靡一時,叫做《思路決定出路》。在此,我舉一個上中學時政治試卷上的例子,說日本某山上有一個原始的部落,到20世紀了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人們發現後,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比較先進的生產工具,想幫助他們快步跨入現代文明,沒想到,先進工具提高了生產效率,他們十天干完的勞動幾個小時就幹完了,然後就是無所事事或者睡大覺,僅僅滿足於溫飽問題的解決。先進的工具,沒有使他們迅速發展,反而使本來勤快的部族人全變懶了。這就是思想的問題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