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學習發言稿2篇

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同學們:

今天下午,我們來到xx烈士陵園掃革命烈士墓。

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能平靜。追昔撫今,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撫今追昔,我們又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打開歷史的記憶,半個多世紀前,一群群熱血青年,一位位革命勇士,清溪的東江縱隊在中華民族生死危亡的緊要關頭,高舉救國大旗,緊挽著有力的肩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樑!在21世紀的今天,一群群有志青年,一位位合格接班人,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緊跟著真理的旗幟,嚮往著心中的航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匯成一片片旗海,結成一支支船隊!這,就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我們偉大的祖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東江縱隊便是其中偉大的隊伍;五千年滄桑,山水雄渾而來,凝固了歲月不朽的痕跡。東江縱隊便是其中不朽的一頁。在中國面臨瓜分滅亡、危難深重的年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被屈服過。像東江縱隊一樣的中華民族先烈分子、志士仁人們,為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捨身就義,譜寫了一頁頁愛國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歷史篇章,雕塑了一座無字的豐碑。

歷史不會忘記,高矗的勝利豐碑是無數先烈用熱血和頭顱壘就的。如今的光明和幸福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立足今天,放眼未來,我們應學習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克服困難,讓青春在建設祖國的奮鬥中閃光。當歷史的車輪飛轉到XX年,一個世紀前那瀰漫於中國大地的硝煙早已在人們的印象里泯滅,“戰爭”這個近乎殘酷的詞已被束之高閣。但是,歷史不會忘記這一切,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切。 

值此掃墓之際,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我們要牢記使命,從現在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繼承愛國傳統,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開拓者;要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勇於實踐,學習先進理論,做“xxxx”重要思想的忠實實踐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掌握科學理論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同學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沿著先輩的足跡,肩負起歷史的重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我們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吧!

烈士學習發言稿(2):

趙尚志(1908—1942),遼寧朝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抗戰時期,他指揮的抗日聯軍與日寇周鏇在林海雪原,馳騁在松花江兩岸,創造了東北戰爭史上的奇蹟,被東北的父老鄉親稱為“北國雄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趙尚志到東北宣傳抗日主張,並很快地組織了一支抗日隊伍。經過數次與日軍戰鬥後,這支隊伍創立了以珠河、賓縣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趙尚志創建的東北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日軍逐漸將他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1934年,日軍決定對他組建的抗日游擊隊進行“圍剿”。趙尚志帶領抗日游擊隊採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術與日軍進行作戰,多次跳出日軍的包圍圈,並在冰趟子對日軍進行伏擊,擊斃日軍200多名。對於趙尚志出色的軍事才能,日軍慨嘆道:“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