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創建文化大市座談會講話稿

各位領導、同志們:

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根系,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民族和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是文化力的比拼。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與後勁。

總書記總書記指出,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順利完成了第二步戰略目標,現在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小康社會需要小康經濟,同時也需要小康文化。寧波作為沿海發達地區,理應成為小康文化、小康經濟的先導者。市委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繁榮大文化,建設文化大市”的要求。象山縣委、縣政府繼8月全市文化工作會議後,及時召開了全縣文化工作會議,會上順勢提出了到2024年建成文化大縣的奮鬥目標。我們認為,建設先進文化,創建文化大市、文化大縣,是貫徹“xxxx”重要思想,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內涵;是順應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是提高城市品位,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舉措。

象山文化大縣建設應該是寧波創建文化大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是文化大市建設的題中之義。建設文化大市、文化大縣,所涉範圍寬泛,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社會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科普和旅遊文化、城建文化等諸多領域,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光榮使命,它需要各級各部門的齊抓共管,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協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參與。文化大市、文化大縣建設,必須著眼於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必須著眼於人的文化視野的開拓,這是前提,這是關鍵,因為思想意識上的提高是付諸行動的先決條件。因而,我們只有切實認識到文化是民族靈魂和血脈;切實認識到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切實認識到文化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切實認識到文化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及象山縣委、縣政府提出創建文化大市、文化大縣才不會“一紙空文”,才不會紙上談兵。也只有這樣,創建文化大市、文化大縣才會變“要我創”為“我要創”,變為主動、自覺行為。

創建文化大市,從我縣角度來看,當前要著重抓好濱海特色文化(漁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民眾文化活動開展、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下面,我結合本縣文化工作實際,就如何挖掘開發濱海特色文化和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積極促進文化大縣建設這兩個方面談些初淺看法。

我縣的濱海特色文化,即就是海洋文化、漁文化。象山漁文化溯源於境內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餘年歷史。從塔山遺址發掘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縣城東側沙溪邊上的先民以海為伴,以漁為生,大量的陶製品留下了他們親手描繪的水波紋以及貝殼印痕。他們是地道的象山漁文化最早的播種者和建設者。在長期與海共舞的實踐中,我們的先祖學會了打船、織網,掌握了勞動禁忌、服飾要求等等。同時,以這種物質性的文化現象為出發,逐漸形成的漁區風俗、信仰崇拜和勞動伴生的號子、歌謠、傳說、故事等精神品質的要素開始逐漸豐富,幾經滄海桑田,從而形成了底蘊豐厚的象山漁文化,成為了象山人的一種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