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動員大會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能代表各學院青協在此發言,今天又看到這么多朝氣蓬勃的面孔加入到我們志願者的隊伍中,我感到由衷的開心。回想XX年之前,民商青協還是單槍匹馬時,每一步,都顯得艱難;而如今,校青協與各兄弟院青協相繼成立,我們再次看到了群體的力量,也開始相信在這精神追求正逐漸匱乏的年代裡,仍然有這樣的一批人為了“團結、奉獻、互助、進步”的口號而默默努力。

民商法學院青協成立於XX年,歷經6年的發展壯大,遭遇2次重大的改革重組,已經從幾十個人的志願者協會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近千人志願者的學生組織,也確定了五個獨立部門向會長團負責的組織模式。對於已漸入青年的民商青協而言,每一個部門都是不可取代的,綜合協調部是大腦,負責協會的日常行政性工作,宣傳部是血液,正所謂兵草未動,宣傳先行,愛心社是心臟,負責基礎性志願者活動的開展,法律學校是靈魂,面向校外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各項活動,而校園服務部則是四肢,為滿足校內同學的活動需要全力以赴,會長團則是意志,他所要做的就是掌控整個青協的未來走向。6年來,民商青協秉承著“以我所學,回報社會”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精品平台,讓志願者服務開遍校園乃至校外的每一個角落。為此我們打造了以“愛—奉獻—傳承”大型骨髓捐獻活動,“用愛架起一座橋—《南方周末》重慶四大高校聯合義賣活動”等為代表的創新性活動,也不乏以“尋愛之旅”為主題的走進敬老院、愛心家教、“走進名校法律宣講”“反課桌文化”等精品活動,而目前,民商青協正在籌辦的會刊—《青春志》,也將成為第一份全方位介紹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校園刊物。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是因為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因為這個稱號我們倍感榮耀。也是因為這個稱號,我們逐漸習慣了小角色的生活。不管是去敬老院陪痴呆的老人聊天,還是去社區為行色匆匆的路人發放普法宣傳單,我對自己在青協的工作始終心懷感激, 是它在我還渴望為某種被稱作理想的東西而獻身的時候,給了我這樣一段純淨的時光。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將志願者的精神踐行到生活中,我們就可以無愧於心的宣稱,我做的世界上最為純粹的工作。

XX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年份,在恢復招生三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以及學生組織呈鱗次節比的大環境下,學生活動的多而不精、大而不實的現狀令人堪憂。那么如何定位青協的角色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寄希望於恪守志願者的本分,也希望於為構造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添磚加瓦。傳統活動的精簡合併與創新活動的品牌打造勢在必行。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既要在合作中求共贏又要在競爭中求共生。也正是在今年,校青協與各兄弟院青協的組織構建、制度完善以及吸納新鮮血液的工作已經完成。在今後的工作中,民商青協願意與在坐的各位進行經驗共享,也真誠的希望可以和各兄弟院系共同創意,團結合作。相信有了校青協的聯合,我們各學院青協志願者活動的開展也有了堅實的後盾。最後,回歸到志願者本身的意義上,我想把北****學院朱蘇力院長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不是一切努力都沒有結果,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結果;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結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在青協成長的路上,做你能做的,僅以此共勉。謝謝大家!